
來源 | 怪羅(ID:guailuo123)
很多人可能好奇過,為什么要在牛的鼻子上穿個孔,給牛戴上鼻環,而不是像馬那樣直接給牛戴一個馬籠頭呢?
![]()
這個其實和古人對待牛、馬二者的態度有很大關系,雖然牛、馬對古人都很重要,但是相對牛的死活,古人應該更在乎馬的死活。
對于人類來說,那些體型較大的哺乳動物家畜,無論是牛、還是馬都是非常危險的,不聽話是一回事,它們還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傷害到馴養的人。
所以,必須想辦法有效控制住它們的行為才行。
哺乳動物鼻子的神經都非常豐富,是身體最敏感的部位之一,古人在馴化這些動物的時候很容易就發現牽制動物的鼻子,就能很好的控制它們的行為。
所以實際上,并不是只有牛才會打鼻孔戴鼻環,豬不聽話的話,一樣會給它打上三個鼻孔。
![]()
在家畜鼻子上打個孔,并給其戴上鼻環,然后通過鼻環配置牽引繩、牽引鏈等,不僅能夠更好地牽引家畜,更重要的是,當這些家畜發狂的時候,它們可能會踩到牽引繩,疼痛會讓它們停止發狂。
鼻環是非常古老的家畜控制方式,至少在400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據信這種方式是古蘇美爾文明創造的,并傳播到其它文明中。
但是,這種方式對家畜是有一定傷害的,穿孔處可能會感染,牽拉時也可能導致出現傷口,甚至可能影響家畜正常進食。
下面這個是烏爾軍旗的一部分——它就是一件有著4000多年歷史的蘇美爾文物,考古學家聲稱,這上面被人牽引的牛和馬都是戴鼻環的(雖然我不知道該怎么看出來)。
![]()
△ 烏爾軍旗
馬的鼻環后來逐漸被淘汰,應該就是鼻環對馬的傷害讓古人無法接受。
至于為什么無法接受馬的鼻子受傷?
是因為馬在古代是交通工具,是古代打戰時能夠顯著提升戰力的武器,如果馬在使用過程中鼻子出現問題的話,會很麻煩,不會有時間讓它養傷。
牛則是生產工具,農忙的時候它很重要,但其他時間卻不是常用,如果牛鼻子因為鼻環而受傷、感染的話,通常也是可以接受的,也有時間讓它養傷。
另外,馬作為交通工具,它和人的配合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對馬的態度都是想通過訓練來控制馬的行為,而不是通過鼻環這種暴力的、高施壓的方式來控制馬的行為。
馬籠頭是非常溫柔、放松的控制方式,只有讓動物放松下來,才能進行訓練。
![]()
△ 嘴巴上的金屬環就是馬嚼子
當然,為了更好地控制馬,有時候也需要一個鼻環的替代方案,就是馬嚼子。
馬嚼子有時候是馬籠頭的一部分,它被放置在馬的嘴巴上,一拉韁繩,馬嚼子就會勒住馬的嘴巴,馬吃痛,就老實了。
![]()
您可能還會有疑問,同樣主要作為生產工具的騾子和驢,為什么通常也不用打鼻孔戴鼻環?
鼻環似乎只有對牛才是標配,肯定還有其它原因!
我能想到的就是牛的脾氣不是很好,這讓牛的危險程度遠高于其它其它大型家畜,只有鼻環這種暴力的方式才能更好的控制它們。
我們家養的各種牛,都是那些最大的牛科動物馴化來的,雖然它們也是吃草的,但是由于體型上的優勢,它們在野外棲息地上并不像其它牛科和馬科動物那樣任人宰割,用快速奔跑來逃避掠食者,它們會捍衛自己的領地,會對大型捕食者進行暴力反抗。


如果您問西藏本地人,西藏最危險的動物是什么,他們的回答可能不會是作為頂級掠食者的藏馬熊,也不會是以聰明著稱的狼,而是野牦牛;
在非洲,最危險的動物評選中,獅子、豹子等頂級掠食者不一定會在榜單上靠前位置,但非洲野牛肯定在前幾位。
我們馴養的各種牛,都是這種情況,即便經過長期的馴化,它們本質上依然非常危險,非常容易發狂或者暴力反抗。
![]()
相對來說,公牛是更加危險的,所以被戴上鼻環的大多時候都是公牛,母牛則相對溫順,很多時候并不會被戴上鼻環。
來源 | 怪羅(ID:guailuo123)
未經授權,禁止二次轉載,如有需要聯系原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