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網財經訊 10月24日,鳳凰衛視集團聯合多家國際機構舉辦“零碳使命國際氣候峰會2025”,以“十年共識·五年同行”為主題,旨在匯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討在氣候治理新格局下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與行動,積極助力中國碳中和愿景及全球減排目標的實現。
![]()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首席科學家徐華清
論壇期間,國家氣候戰略中心首席科學家徐華清以《深化國際合作,推動公眾轉型》為題發表主旨演講,強調深化國際合作與推動全社會轉型對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徐華清表示,中國提出的“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極具雄心,其中“前”字體現了國家明確的戰略意圖和政策導向,彰顯了中國必須且有能力做得更好的決心。他特別提到,中國設定的全經濟范圍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意味著到2035年需通過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實現超過10億噸的減排量,規模相當于日本一年的排放總量,任務極具挑戰。
在分享中國實踐時,徐華清列舉了三方面進展:
第一,中國堅持“先立后破”,持續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2023年,中國能源轉型投資高達6760億美元,位居全球首位。截至去年底,風光發電裝機容量突破14億千瓦,較2020年增長2.63倍,提前六年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同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140萬輛,為2020年底的6倍。
第二,中國積極通過南南合作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自2016年以來,中國已提供并動員超過1770億元人民幣資金,簽署54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覆蓋44個國家,并累計為發展中國家舉辦300多期能力建設研討班。
第三,中國重信守諾,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實質性貢獻。中國全面停止新建境外燃煤電廠,供應全球70%的光伏組件和60%的風電設備,并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優質產能助力世界綠色低碳發展。
徐華清表示,中國目前貢獻了全球近一半的光伏裝機容量、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行駛里程,以及四分之一的新增綠色面積,展現了在全球綠色轉型中的引領作用。
最后,他呼吁國際社會加強合作,特別強調發達國家有義務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共同推動公平、有效的全球綠色轉型進程,實現碳中和愿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