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真的沒救了嗎?”診室里,46歲的李女士與丈夫王先生攥著診斷報告,手指因用力而發白。報告上“胰腺癌晚期”四個字像一把尖刀,刺得他眼眶通紅。三個月前,李女生開始頻繁腹瀉,每天三四次,她以為是吃壞了肚子,自己買了止瀉藥吃。
后來腹痛越來越嚴重,她才告訴她丈夫,兩人去了社區醫院,醫生按腸胃炎治療,癥狀卻始終反復。直到上周,李女生突然全身發黃,王先生才慌了神,帶她到大醫院檢查,結果卻如晴天霹靂——胰腺癌已轉移至肝臟。
王先生癱坐在椅子上,想起妻子這三個月來強撐著做飯、接送孩子,卻從未抱怨過一句,淚水終于決堤:“她總說最近消化不好,我還以為是正常的……”
![]()
一、胰腺癌可怕在哪里?
胰腺癌之所以可怕,首先在于它早期癥狀極其隱匿。胰腺位置深,藏在胃的后方,早期腫瘤小的時候,很難通過常規體檢發現。而且它早期的癥狀,像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和普通的腸胃病非常相似,很容易被忽視或者誤診。
其次,胰腺癌的惡性程度很高,發展速度極快。很多患者從發現到晚期,可能只有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這是因為胰腺癌細胞非常活躍,容易通過血液和淋巴系統轉移到其他器官,比如肝臟、肺部等。一旦發生轉移,治療難度就會大大增加,患者的生存期也會明顯縮短。
再者,胰腺癌的治療手段相對有限。目前,手術切除是唯一可能根治胰腺癌的方法,但能夠進行手術的患者比例很低,因為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就已經是晚期,失去了手術機會。而化療、放療等輔助治療手段,對胰腺癌的效果也不是特別理想,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非常低,在所有惡性腫瘤中都是預后較差的。
![]()
二、身體出現這5種信號,一定要警惕
1. 持續性腹痛,夜間加重
胰腺癌引起的腹痛多為上腹部或臍周隱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呈“束帶樣”疼痛。與普通胃痛不同,這種疼痛常在夜間加重,平臥時更明顯,彎腰或前傾可緩解。若腹痛持續超過2周,且常規止痛藥無效,需及時就醫。
2. 腹瀉與便秘交替,糞便異常
胰腺癌導致胰酶分泌不足,脂肪無法被充分消化,形成“脂肪瀉”,糞便呈油脂狀、惡臭且難以沖凈。部分患者可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或長期便秘后突然腹瀉。
3. 無痛性黃疸,皮膚瘙癢
胰頭癌患者中,黃疸是常見癥狀,表現為皮膚、鞏膜黃染,尿液呈濃茶色,大便呈陶土色。與肝炎不同,胰腺癌引起的黃疸通常無痛,且可伴隨皮膚瘙癢(因膽汁酸沉積)。若黃疸進行性加重,需警惕胰頭癌。
4. 體重驟降,食欲減退
胰腺癌患者常在數月內體重下降超過10%,這與腫瘤消耗、食欲減退及代謝紊亂相關。李娟曾因體重減輕暗自欣喜,卻不知這是身體發出的“SOS信號”。若未刻意減肥卻體重驟降,需及時排查。
5. 新發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控制惡化
胰腺是分泌胰島素的重要器官,胰腺癌可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引發新發糖尿病。原有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突然惡化,也需警惕胰腺癌可能。研究顯示,約40%的胰腺癌患者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
![]()
三、胰腺癌如何與普通腸胃病區分開?
1.疼痛的性質與部位
胰腺癌引發的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或臍周,呈隱痛狀,且會向腰背部放射,尤其在夜間平臥時,疼痛會加劇,而彎腰或身體前傾時則能有所緩解。
與之不同,胃炎的疼痛多為上腹部灼痛或鈍痛,與進食時間緊密相關,可能是饑餓時疼痛,也可能是餐后疼痛,但不會向其他部位放射。
2.黃疸與皮膚瘙癢
胰腺癌導致的黃疸是無痛性的,同時伴有皮膚瘙癢,尿液呈現濃茶色,大便則是陶土色。肝炎引起的黃疸會伴有乏力、食欲減退以及肝區疼痛,患者往往有肝炎接觸史或乙肝、丙肝病史。膽囊結石引發的黃疸,多是因為結石阻塞了膽總管,此時會伴有右上腹絞痛,若發生膽道感染,還會出現發熱癥狀。
3.腹瀉
胰腺癌患者的腹瀉是脂肪瀉,糞便呈油脂狀、惡臭且難以沖凈,還會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的情況。腸胃炎患者則是水樣便或黏液便,伴有惡心、嘔吐、發熱,通常與飲食不潔有關。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也有腹瀉與便秘交替的情況,但糞便無油脂,且無體重下降,與情緒壓力相關。
4.體重
胰腺癌患者會體重驟降、食欲減退、乏力消瘦,而普通腸胃病患者體重通常穩定,食欲減退多為一過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