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斯克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早在量產計劃中,此前說今年年底就可以面世,但各種因素的影響,今年是沒戲了。最近,馬斯克又表示,明年三月份Optimus人形機器人將批量亮相。
Optimus人形機器人的量產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畢竟這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馬斯克又是一個敢于創新勇于創新的企業家,雖然有時候大嘴,不過對于認定的目標還是能夠堅持下來的。當初特斯拉如此,星鏈也是如此。這次,人形機器人相信也不會食言吧?
在特斯拉2025年的Q3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表示,第三代Optimus人形機器人,定檔2026年一季度(2-3月)發布,不僅長得越來越像“真人”,單機成本直接砍至2萬美元以下,零售價下探到10.8萬-21.7萬元人民幣。
從2022年原型機蹣跚學步,到如今喊出“2030年產百萬臺”的豪言,馬斯克的機器人計劃被寄予厚望,也被認為對現有特斯拉造車之外的最大營收來源。
據悉,在得州超級工廠,Optimus們戴著防護手套分揀電池,搬運零部件,完成超過500小時實地訓練,良率比人工提升15%。
第三代Optimus成本從原型機的7萬美元砍到2萬以下,降幅達71.4%,這是一大提升。自動駕駛的FSD芯片直接拿來當“大腦”,三花智控的汽車執行器改改就成了機器人關節,寧德時代的固態電池塞進機身,汽車供應鏈太成熟了,如今只是換了個組裝方式。
據悉,亞馬遜已經鎖定2萬臺訂單,用來做物流分揀,效率預計比人工高50%;國內車企測算,用Optimus替代流水線工人,很快就能回本。
在視頻里,第三代Optimus能聽懂指令找可樂,未來還要學會做飯、打掃、照顧老人——抓藥、喂飯、扶人走路都不在話下。
養老市場早盯上了這塊肥肉。日本養老機構算了筆賬:一個護工月薪3萬日元,一臺Optimus十年成本不到200萬日元,還能24小時待命。國內也有家政公司想定制“會帶娃的機器人保姆”,要求能陪寫作業、做兒童餐,甚至會給寵物喂飯。
不過,市場也有質疑聲,比如有工程師指出,靈巧手的軟件調試、長期耐用性都是坑,“實驗室里好用,量產了可能三天就壞”。更扎心的是就業問題:制造業、家政、物流的低技能崗位,可能最先被替代,全球2億人的工作要被搶?
從汽車到火箭,從AI到機器人,馬斯克就是一個不用停下創新腳步的人,第三代Optimus的發布,與其說是一款產品亮相,不如說是一場“智能勞動力革命”的預告——當機器人成本比人工低、效率比人高,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都要被改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