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來源|貝多商業&貝多財經
近日,深圳市創想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創想三維”)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中金公司為其獨家保薦人。
貝多財經了解到,2023年12月創想三維與中金公司簽署輔導協議,并在次年1月完成了深圳證監局的輔導備案登記。截至2025年4月,中金公司已完成創想三維的第五期輔導工作,但四個月后,創想三維選擇改道港交所。
![]()
若本次成功登陸港股,創想三維將成為“消費級3D打印機第一股”,推動3D打印二級市場的多元化發展。但在其憧憬的上市之門外,業界排名成色不足、銷售水平下滑、存貨規模攀升等問題依舊存在,去風險任重而道遠。
一、專注3D打印,“全球第一”成色有待考證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創想三維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消費級3D打印產品及服務供應商。據招股書,該公司提供包括3D打印機、3D打印耗材、創想云(專注于3D打印內容的全球在線社區)上在內的各類服務,覆蓋用戶在3D創意行業全場景內全鏈條的需求。
![]()
創想三維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憑借品牌及技術專長擴展了產品線,涵蓋3D掃描儀、激光雕刻機及配件,并在近期出了專注于3D創意成品的海外電商平臺Nexbie,旨在構建共生共榮的3D創意生態閉環。
灼識咨詢資料顯示,創想三維是全球3D創意產業主要參與者中唯一一家同時提供消費級3D打印、3D掃描和激光雕刻產品和服務的公司,截至2025年3月末擁有74家自營在線門店及2163家經銷商,涵蓋全球約140個國家和地區。
根據同一資料來源,創想三維是全球最大的消費級3D打印產品及服務提供商,全球市場占有率為27.9%。不過,這個“全球最大”的稱號前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限定詞——按2020年至2024年消費級3D打印機的累計出貨量計算。
![]()
如果單從2024年的出貨量來看,創想三維的消費級3D打印機出貨量超70萬臺,以16.9%的市占率在全球消費級3D打印市場中排名第二,遠不如僅成立五年的公司B(即“拓竹科技”)約120萬臺的出貨量。
而在創想三維身后的眾多對手,也來勢洶洶。在2024年3D打印機出貨量排行榜中,位列第三、第四的公司A(即“智能派科技”)、公司C(即“縱維立方”)的出貨量均超過了50萬臺,與創想三維之間的差距不到20萬臺。
誠然創想三維已經在消費級3D打印市場上形成了規模效應,但在業內頭部玩家集中度較高的行業環境下,該公司未來將面臨更為激烈的市場份額競爭。
二、產品結構變動,收入規模維持穩定增長
創想三維在招股書中強調,3D打印機是消費級3D打印行業中的核心硬件,累計出貨量反映了活躍用戶群的規模和黏性,是產品滲透率的有力指標。然而,該公司近年來3D打印機的銷售數量卻出現了明顯減少。
具體來看,創想三維3D打印機的銷量由2023年的87.07萬臺減少至2024年的72.06萬臺,降幅約為17.2%。2025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的3D打印機實現銷量16.19萬臺,亦較2024年同期的21.24萬臺減少23.8%。
![]()
從產品創收的角度出發,創想三維近年來3D打印機業務的收入占比也有所降低,由2022年的81.7%降至2024年的61.9%。2025年第一季度,該項業務的收入為4.34億元,在總收入中的占比進一步降至61.3%。
![]()
創想三維則解釋道,3D打印機銷量的下滑主要是因其專注于推廣相對高端的產品系列,從而導致更具針對性的銷量及更高的平均售價。
創想三維補充稱,隨著3D打印的快速擴展,用戶對建模效率與精度的要求顯著提升,3D掃描儀作為便捷的前端建模工具,能夠簡化建模流程,降低技術門檻,在教育、醫療、元宇宙、制造、產品設計和游戲建模等場景中的應用日益廣泛。
2022年、2023年、2024年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即“報告期”),創想三維來自3D掃描儀業務的收入分別為5323.0萬元、4153.0萬元、2.08億元和8635.2萬元,截至2025年3月末的收入占比為12.2%,成長為該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
多元業務助推下,創想三維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分別實現收入13.46億元、18.83億元和22.8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0.4%;2025年第一季度,該公司收入7.08億元,亦較2024年同期的5.50億元增長28.7%,維持穩定增長。
![]()
三、利潤存在波動,存貨攀升考驗經營能力
2022年、2023年、2024年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創想三維的毛利分別為3.88億元、6億元和7.0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約為35.1%;2025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的毛利亦維持了33.5%的增長,來到2.49億元。
創想三維的毛利率同樣呈穩步上升趨勢,由2022年的28.8%增至2024年的30.9%。2025年一季度,該公司的毛利率進一步增至35.2%,主要是得益于該公司直銷產生的銷量較高,且其零售價格高于經銷商價格。
![]()
不過,創想三維的實際盈利能力并不算出眾,報告期內凈利潤分別為1.04億元、1.29億元、8866.0萬元和8156.4萬元,不僅2024年利潤明顯回退,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凈利率也降至約3.9%,較2023年同期的6.8%近乎腰斬。
作為對比,市場上曾有報道稱,拓竹科技2023年實現收入27億元、凈利潤7億元,2024年收入預計翻倍增長至55億元至60億元,凈利潤也增至20億元,接近30%的凈利率幾乎是創想科技的四倍。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補助在創想三維的業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報告期內,該公司分別獲得政府補助3448.5萬元、3464.6萬元、1014.2萬元和440.3萬元,占同期凈利潤的33.2%、27.0%、11.4%和5.4%。
![]()
換句話說,創想三維之所以能夠在2022年、2023年實現數以億計的凈利潤,很大程度得益于外部的資金支持。而在2024年,其政府補助較2023年減少2450.4萬元,也成為了影響該公司利潤的一大因素。
另需注意的是,隨著銷售規模的持續擴張,創想三維面臨的庫存管理和周轉壓力越來越大,存貨由2022年的1.84億元激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5.16億元,平均存貨周轉天數也由86.5天上升至100.8天。
![]()
創想三維在招股書中提示稱,該公司的存貨主要包括成品、原材料、在產品、委讬加工物料及合約履行成本,需要將管理存貨水平維持在安全范圍內,存貨周轉的任何波動或延長均可能對其現金流及流動性造成不利影響。
四、線上銷售崛起,自有平臺流量仍待提升
在渠道鋪設方面,創想三維大部分收入來自向經銷商銷售,收入及銷量取決于其維持及擴充經銷網絡的能力。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與成熟,線上銷售渠道在創想三維創收過程中占領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招股書顯示,創想三維來自線上銷售的收入由2022年的1.82億元增至2024年的9.37億元,占比也由13.5%增至40.9%,呈現幾何式增長。2025年一季度,該公司線上銷售收入占比已經達到47.9%,幾乎撐起了其總收入的半壁江山。
![]()
雖然創想三維已經開發了創想云、Nexbie兩個自有平臺,但平臺內部的用戶流量依舊遠不及亞馬遜、eBay、天貓、京東和淘寶等主流平臺,且目前Nexbie尚處在試運營階段,還需在平臺開發與維護、內容審核與用戶獲取等層面下功夫。
報告期各期,創想三維給予第三方電商平臺的傭金費分別達到了230.6萬元、3931.7萬元、5328.2萬元和1635.0萬元,疊加高昂的社交媒體及搜索引擎的推廣費用,以及KOL合作費等,共同推高了該公司的運營成本。
![]()
創想三維亦在招股書中稱,其線上銷售依賴數量有限的關鍵第三方平臺,因此將面臨這類平臺帶來的集中度及交易對手風險;未來在線營銷行業的變動及客戶行為的變化,也都可能對其在線渠道的銷售產生不利影響。
正因如此,創想三維擬將本次報考IPO所募得的部分資金用于搭建和運營創想云及Nexbie,計劃組建專門團隊,支持本地化的平臺運營、內容策展和用戶管理,并通過營銷推廣進一步擴大全球用戶基礎,提升自有平臺流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