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喜之年。
上個月,9月23日至25日,最高領導人率中央代表團出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期間,中央代表團還贈送了一塊由最高領導人題詞的賀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疆”。
在自治區歷史上,這是前所未有的高規格,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新疆工作的重視。
另外,新疆還宣布將實施50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額高達3.47萬億元。相當于每個新疆人享受近13萬元基建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
如此巨款,肯定少不了中央財政和東部發達省份的強力支撐。畢竟2024年新疆GDP也才2.05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有2408.9億元。
為什么中央和各省如此關愛新疆?因為新疆是新陸權時代的超級樞紐,具有非凡的戰略價值。
而從民眾生活的角度看,新疆不僅僅是2600多萬新疆人的美麗家園,也是14億中國人的安全屏障,更是28億亞歐居民的幸福后盾。
2600萬新疆人的美麗家園
70多年來,新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解放前,新疆只有400多萬人口,老百姓都吃不飽、穿不暖、住破草屋、出行全靠兩條腿,人均壽命只有30歲,還要忍受地主和牧主的各種壓迫,過著奴隸一樣的生活。
經過70多年的開發和建設,新疆人口發展到了2600多萬,增長了四倍多。新疆人的生活質量也完成了三級跳,從基本溫飽到全面小康,再到共同富裕。
如今,新疆老百姓大都過上了頓頓有肉、衣鞋滿柜、家電齊全、人人有車開的好日子,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了77歲,有些家庭甚至出現了“五代同堂”的天倫之樂。
通過不同年代的照片對比,我們也能看出新疆的巨大變化。
70多年前,阿勒泰農牧區經濟貧困,學生只能騎馬上學,路面高低不平,稍有不慎就摔得人仰馬翻。教室條件也很差,光線昏暗,沒有保暖設施,寒冬臘月時老師和學生們只能挨凍。
現在,阿勒泰地區已經建立了四通八達的公路體系,當地學校配備了又快又穩又舒適的校車,安全穩定又高效。學校也完成了升級改造,中午有干凈衛生的學生餐,教室里有空調,學生們再也不用跟蚊蟲和寒冬作斗爭。
與基礎教育一樣,新疆的基層醫療也實現了質的飛躍。
60年代的鄉鎮衛生院頗為寒磣,房子矮小扁平,夏天悶熱冬天受凍,醫療設備非常簡陋,醫護人員學歷偏低,有些甚至是赤腳醫生。同樣的地方,現在蓋起來一座現代化醫院,購買了大量先進的醫療器械,醫療團隊也得到了加強,醫生都是研究生,醫療水平大幅提升。
比起醫療教育,新疆的交通變化更大。解放初期,新疆鐵路里程為零,僅有簡易公路3361公里、371輛破舊汽車,運貨只能靠牛、馬、駱駝,效率極其低下。
如今,新疆公路總里程高達23萬公里,可繞地球五圈;鐵路運營里程高達9557公里,覆蓋全疆八成以上縣級行政區域。
值得一提的是,新疆還編織了一張繁忙有序的空中交通網。截至目前,新疆干支線機場數量達到28個,居全國第一。
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連接著新疆的一個又一個城鎮。新疆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12年的44.22%大幅增至2024年的60.36%,孕育了烏魯木齊、喀什、庫爾勒、伊寧、克拉瑪依、石河子等重要城市。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已經成了亞洲中部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人口稠密,經濟活躍,高樓林立,機場客運量排名全國第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79元(高于西安、蘭州)。
繁華都市之外,新疆還保留了寧靜安詳的鄉村和秀麗的風景,如天山的冰川、北疆的草原森林、南疆的戈壁荒漠。
“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來了新疆,才知世界之美”,人們常用這句話來形容新疆的絕色美景。很多世界名勝,在新疆都能找到翻版。
法國有普羅旺斯薰衣草,新疆有伊犁薰衣草;瑞士有阿爾卑斯雪景,新疆有阿勒泰冬景;新西亞有西園牧場,新疆有天山牧場;澳大利亞有悉尼歌劇院,新疆有新疆大劇院……
在美景、美食、美人的加持下,新疆變成了旅游業大省。2024年,新疆接待游客3.02億人次,同比增長14%,游客總花費3595.42億元,同比增長21%,各項指標創歷史新高,旅游熱度排名全國第二。
2025年國慶假期(10月1日至8日),新疆旅游收入達到250.96億元,同比增長11.71%?,全區接待游客1863.84萬人次,同比增長11.26%,創歷史新高。?
![]()
14億中國人的安全屏障
比起旅游目的地,新疆更重要的使命是為14億人提供安全屏障。這里說的安全,包括國土安全、人身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和供應鏈安全。
所謂“國土安全”其實不難理解,打開地圖就知道。早在一百多年前,左宗棠就論述了新疆的重要性,“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
所謂“人身安全”是指新疆牢牢地守住了祖國西北大門,把恐怖分子和極端勢力攔在了國門之外。新疆的八個鄰國里,有四個(阿富汗、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是暴力恐怖事件多發國,安全形勢非常嚴峻。
所謂“生態安全”是指新疆出色地完成了治沙防風工作,讓關中平原和華北平原少受沙塵暴天氣的侵害。
所謂“能源安全”是指新疆豐富多樣的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全國經濟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
數據顯示,新疆煤炭預測資源儲量占全國的40%,石油預測地質儲量占全國陸上總量的22%,天然氣資源儲量占全國陸上總量的28%,是全國風能、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如果沒有新疆的煤炭,湖北部分火力發電站可能就要停運;如果沒有新疆的石油,河南部分卡車司機可能就要失業;如果沒有新疆的天然氣,上海市民可能就沒法做飯。
這幾年,國家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新疆再次擔當重任,為東南沿海城市生產和輸送綠色電力(主要指風電和光伏發電)。
所謂“糧食安全”是指新疆大力發展種植業,從糧食凈調入省變為糧食凈調出省。
2024年,新疆糧食單位面積產量524.8公斤/畝,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30公斤,歷史上首次排名全國第一;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小麥和玉米累計創9項全國大面積單產紀錄,并首次建成百萬畝連片玉米“噸糧田”;新疆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4440萬畝,面積增量居全國第一。
為什么干旱少雨、遍地荒涼的新疆,反而成了西北大糧倉?這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全球氣候變暖后,新疆降雨量逐年增加;新疆地廣人稀,建成了連片的高標準現代化農田,種植面積廣;新疆遍地是國營農場,全面采用各種農業機械和現代農業技術,畝產提升快。
一些專家認為,新疆農業將是我國農業未來發展的標桿。
所謂“供應鏈安全”是指新疆生產的棉花、多晶硅、乙烯、硫酸鉀、電解鋁,為中國紡織、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等產業提供了關鍵原材料。
總之,新疆各項產業全面開花,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
28億亞歐人民的幸福通道
從中國的版圖看,新疆是西北一個內陸省份;但在整個亞歐大陸的尺度上,它卻處在日益重要的樞紐位置。
“一帶一路”倡議布局了六大經濟走廊,其中三條——中巴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以及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都交匯于新疆。
這意味著,無論是巴基斯坦的約2.4億人口,中亞的約8000萬人,西亞的約4億居民,還是歐洲的約7.4億消費者,只要與中國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市場進行貿易往來,新疆便成為必經之地。
盡管新疆本地的常住居民只有約2600萬,它卻承載著輻射28億人經濟生活的通道功能,堪稱“小馬拉大車”。
當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海上運輸不時受阻,陸路通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下,持續加大對新疆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鞏固其樞紐功能,正當其時。
新疆所承擔的時代任務,正是推動全球貿易格局的重塑——借助“一帶一路”,打通貫穿亞歐的陸路通道,促進陸權貿易逐步替代傳統海權貿易,使新疆成為整個亞歐大陸的經濟運轉軸心。
新疆自貿試驗區聚焦制度創新,推行“證照同辦”、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務區”等舉措,著力破除跨境支付、通關物流、法律協調等陸權貿易中的制度壁壘。
與此同時,新疆也在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如克拉瑪依的“算力+數據”模式,為數字產品跨境流通提供支撐,目標成為區域數字貿易的關鍵節點。
而在“綠色絲綢之路”框架下,新疆正努力將豐富的風電、光電輸送至中亞乃至歐洲,逐步確立其作為綠色能源供應基地的地位。
這一切,都意味著新疆的發展道路并非簡單復制東部沿海模式,而是開創陸權貿易新紀元——它不再只是全球經濟的參與者,而是正在成為亞歐大陸經濟規則的書寫者。
新疆,正在為亞歐大陸的明天,打開全新的篇章。
No.6593 原創
首發文章|作者宋嘉佑
參考資料: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
7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
《人民日報》;
《兩塊賀匾
一腔深情
萬般囑托
千鈞重擔》,新疆發布。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