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崩盤的背后,是消費者快速逃離的客觀事實。
從24年年初開始,奔馳、寶馬、奧迪等一眾豪華品牌便開始“打折出售”車輛,印象最深的是全新寶馬5系(參數丨圖片),剛剛上市半年,價格就一路下調。
下調的背后,是產能、銷量、經銷商惡化的直接呈現。
![]()
去年,奔馳、寶馬、奧迪還能穩住銷量,三家頂級的豪華品牌在終端市場,可以通過降價的方式來挽回流失的用戶群體。
但今年不行了,豪華品牌整體的價格無法繼續下調,因為已經夠低了!
很多豪華品牌在今年直接就是一口價模式,誰也別套路誰,比如說凱迪拉克XT5,入門車型就是26萬多,全系2.0T+四驅,沃爾沃XC60也馬上跟進,一口價也是這個價。
BBA的價格,也算是來到了歷史冰點。
A6L、5系這些曾經的中堅力量,價格在30萬左右,A4L、3系、C級這些走量車,現在的價格基本都是在20萬-25萬左右。
![]()
當年鼻孔朝上的雷克薩斯,沒有32萬拿不到裸車的2.0L排量ES200,現在裸車不到23萬,價格崩盤的非常明顯。
保時捷幾乎也是全系8折,也不再孤傲。
之前我們說過,豪華品牌是經濟時代的產物,是更多人展示形象、狀態的工具,這面鏡子在當下不太好,更多人不再需要豪華品牌。
豪華品牌本身就有很多的平替產品。
比如說,雷克薩斯ES可以被替換成凱美瑞,奧迪A4L可以被替換成帕薩特,那些寶馬X5、奔馳GLE的消費觀念,可以被直接扼殺了,20多萬的SUV也不差。
總的來說,國內對汽車的認知,在過去10年有了巨大的調整。
![]()
豪華品牌在海外市場,其實沒有那么高的價值,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言論,國內是豪華品牌的孵化器,國內市場為路虎、奧迪、寶馬等主流的豪華品牌,提供了全球幾乎30%的銷量。
顯然,國內消費者在過去非常認可豪華品牌。
一個成熟的汽車市場,對豪華品牌的依賴度一定不高,但目前來看,傳統豪華品牌的銷量占比高的嚇人,很多人買豪華品牌,要的不是一個更好的用車生活,而是品牌價值,在這部分消費者的購車需求中,品牌價值要高于出行價值。
所以,這兩年在擠泡沫。
另外,國內的高端市場可選擇車型太多了,純電、增程、插電車型非常多,20萬以上的車型選擇非常豐富,從AITO、小米到理想、蔚來、小鵬以及ZEEKR,這些品牌在過去12個月,賣了接近200萬臺車。
![]()
這可是曾經BBA的勢力范圍,目前被新勢力侵占了。
很多人說,20多萬買個電車有點虧,沒錯,但從來也沒人能把豪華品牌為什么會賣到40多萬這件事兒說清楚,因為這本身也就是一個有錢人對新鮮事物的嘗試。
過去嘗試豪華品牌,現在嘗試新勢力,本身就是存在即合理的方式。
當人們不想嘗試新鮮事物,或者說對BBA失去認可度的時候,降價也就勢必會來,退一步來看,歐洲、北美地區對豪華品牌的認可度,本身也就不高。
![]()
舉個例子吧,雷克薩斯在日本本土的銷量占比,也只有2%不到,連最認可雷克薩斯的日本消費者都很少買雷克薩斯,這就足以說明國內豪華品牌的泡沫,更多一些。
所以大概率,在未來的5年時間中,豪華品牌要降價、要調整也要轉型,當然對銷量的預期,也還要降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