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不是存款數字的游戲,
而是抗風險能力的較量。”
上周,我去銀行辦理業務,恰巧遇見了從業十五年的客戶經理王磊。閑聊間,我問他一個許多人關心的問題:一個家庭到底要有多少存款,才算中產?
![]()
王磊笑了:“客戶們總愛問具體數字,但中產的真諦不在存款多少,而在抗風險能力。我經手過數億資產,也見過表面光鮮卻不堪一擊的家庭。”
他直言不諱地分享了判斷中產的四個條件,滿足任何一個,你已經邁入了中產的門檻。
01 無負階級:無任何負債,還擁有一年生活費
王磊說的第一個條件讓不少人意外:“無任何負債,且擁有至少一年的生活備用金。”
他講到上個月來辦理定期存款的一對教師夫妻。“夫妻倆月收入合計一萬五,不算高。但他們還清了房貸車貸,沒有任何負債,還有二十萬存款作為家庭備用金。”
![]()
“這樣的家庭,雖然收入不算頂尖,但抗風險能力遠超那些月入五萬卻背負巨額房貸的家庭。”
王磊拿出計算器邊算邊說:“在二三線城市,一個家庭月開銷八千算不錯了。一年生活費就是十萬左右。如果有十萬存款且無負債,其實已經比70%的人過得更從容。”
他補充道,根據央行數據,中國城鎮家庭戶均總負債超過50萬元,無負債本身已成為一種稀缺資源。
02 流動資產:握有足夠應付突發事件的現金
第二個條件關乎流動性:“家庭流動性資產能覆蓋任何突發性大額支出。”
“什么是突發性大額支出?比如家人突發疾病需要20萬手術費,孩子突然有出國深造機會需要30萬,或者遇上優質投資機會需要50萬本金。”
![]()
王磊回憶起一位客戶:“去年,他父親心臟病突發,需要立即進行25萬元的手術。他當天就從活期賬戶轉出全款。事后他說,那一刻覺得二十年勤奮工作都值了。”
他直言不諱:“存款的厚度,決定了一個家庭能承受多大風雨。 很多人收入不低,但賬戶上永遠只有下個月還房貸的錢,一場意外就能擊穿整個家庭財務。”
03 優質資產:投資收益能覆蓋基本生活
王磊提出的第三個條件更加務實:“家庭投資性年收益能覆蓋全年基本生活支出。”
“這不要求你財務自由,但如果你的理財收入能解決溫飽,心態會完全不同。”
他舉例說明:“如果你有200萬優質資產,通過合理配置達到年化5%收益,每年就有10萬被動收入。在二三線城市,這已足夠支撐一個家庭的日常開銷。”
王磊特別強調了“優質資產”的定義:“必須是生息資產——能帶來穩定現金流的存款、理財、租金收入等。自住房產不算,因為它不產生收入。”
他透露,銀行內部將客戶分為二十個等級,一旦一個家庭的生息資產超過200萬,就會自動歸入“高凈值客戶”類別,享受專屬服務。
![]()
“不是因為存款數字好看,而是因為這樣的家庭有了選擇權——可以選擇工作,也可以選擇不工作。”
04 時間資產:敢于失業的底氣
第四個條件最為獨特:“擁有敢于失業的底氣——不工作也能體面生活至少三年。”
王磊稱之為“時間資產”。“這不是鼓勵不工作,而是擁有工作的選擇權。”
他對比了兩類客戶:一類月薪三萬卻不敢休息一天,另一類月薪一萬五卻有三年生活費儲備。
“前者看似光鮮,但活在恐懼中;后者從容不迫,反而能在職場中堅守原則。”
王磊分享了一個案例:他的一位客戶在科技公司工作,去年公司架構調整,崗位被裁撤。因有充足的儲蓄,他沒有倉促接受下一份不合適的工作,而是用半年時間學習、調整,最終找到薪資翻倍的新工作。
“那半年的‘空白期’,不是失業,而是自我投資。但這需要存款作為支撐。”
在王磊看來,中產的本質不是攀比,而是選擇權——在生活突發意外時,你有多少選項。
“我見過賬戶上只有三萬元存款的夫妻,每晚為錢爭吵;也見過存款百萬卻依然焦慮的中產,擔心一場大病返貧。”
![]()
他最后補充道,這四個條件滿足任何一個,你的家庭都已經建立了初步的抗風險能力。如果同時滿足多個,那么恭喜,你已擁有了許多人向往的中產生活。
離開銀行時,王磊指著大廳里排隊的人群說:“他們中真正滿足這些條件的,不超過30%。但通往中產的路并不擁擠,因為堅持走下去的人不多。”
也許,中產從來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種狀態——一種晚上睡得著覺、未來看得見希望的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