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沉默的榮耀》這劇,底子是真硬。于和偉、吳越這些老戲骨一出手,那味道就對了,緊張感直接拉滿,讓人看得手心冒汗。這劇的質感,就像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
但就是這么一口好鍋,偏偏掉進去了幾顆不那么對味兒的料,攪得人心癢癢,不說不快。不是說演員不好,就是感覺,他們跟這部劇的氣場,差了那么點意思。要是能把這幾個角色換換人,這劇離“封神”可能就差一步了。
![]()
一位“冰山美人”的錯位
先說說曾黎演的吳石太太王碧奎。
曾黎的美,是公認的,穿上旗袍更是風姿綽約,這點沒人否認。但在這部劇里,她的美成了一種負擔,一種隔閡。王碧奎這個角色,作為一位高級將領的妻子,身處波詭云譎的環境,她需要的不僅僅是外在的端莊,更需要內在的堅韌和智慧,是一種“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沉穩。
![]()
可曾黎給人的感覺是什么呢?那張臉,漂亮是漂亮,就是少了點活氣,像是被一層看不見的膜給封住了。嘴巴老是往下撇,好像全世界都欠她錢。跟于和偉演的丈夫吳石站在一起,不像夫妻,更像一對貌合神離的搭檔。丈夫心事重重,她表現出的不是擔憂和默契,而是一種置身事外的疏離感,甚至有點不耐煩。
![]()
夫妻之間那種一個眼神就能懂的默契,在她這里幾乎看不到。這就很要命了。諜戰劇里,每個家庭成員都是一條隱蔽的戰線,而她這條線,感覺隨時都要斷。
“問題就出在這,一位本該是定海神針的將軍夫人,卻演成了一個滿腹牢騷的怨婦,氣場和格局,一下子就塌了。”
如果換成劉琳來演,那感覺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看看她在《父母愛情》里的德華,或者《隱秘的角落》里的周春紅,那張臉沒有一絲科技感,全是戲。她能用最細微的表情,演出角色內心的驚濤駭浪。那種想關心又不敢問,想支持又怕拖后腿的糾結,她肯定能拿捏得死死的。她和于和偉站一塊,那才叫真正的“夫妻同心”。
![]()
瞪眼和晃腦袋撐不起一個特工
再來說說隆妮演的那個虛構角色,黎晴。
這個角色其實挺有發揮空間的,是敵方特務,但又有哥哥犧牲的背景,導演想把她塑造成一個復雜的,有溫度的“工具人”。想法很好,但隆妮的表演,實在是有點撐不起來。
![]()
她的問題在于,表演的手段太單一,太表面化了。不管是什么情緒,開心、緊張、偽裝、懷疑,她好像只會一招,那就是瞪眼睛。裝可憐的時候瞪著眼,執行任務的時候瞪著眼,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她心里有事。一個優秀的特工,最重要的是把自己隱藏在人群里,她倒好,恨不得在臉上寫上“我是特務”四個大字。
![]()
除了瞪眼,她的小動作也特別多。說兩句臺詞,又是撇嘴又是歪頭,顯得特別不專業,不像個受過嚴格訓練的情報人員,倒像個沒畢業的表演系學生在交作業。跟魏晨的對手戲,也完全沒有擦出火花,那種高手過招的緊張感和曖昧感,一點都沒出來。她表現出的“沉著冷靜”,更多時候看著像“反應遲鈍”。
“一個特工的靈魂在于‘藏’,而她把所有情緒都寫在了臉上,尤其是那雙時刻在‘用力’的眼睛,讓這個角色徹底失去了神秘感和專業性。”
換成李沁試試?李沁在《慶余年》里演的林婉兒,柔中帶剛,眼神里有故事也有倔強。她能演出那種看似柔弱無害,實則內心堅定的感覺。這種反差感,正是黎晴這個角色需要的。李沁的表演靈動自然,能用眼神傳遞信息,而不是靠瞪眼來表達情緒。她來演,這個角色的層次感肯定能上一個臺階。
![]()
最不該“心虛”的人,卻把“叛徒”寫在臉上
也是爭議最大的,喻恩泰演的蔡孝乾。
這個角色,是全劇的一個關鍵人物,臺工委書記,經歷過長征的老革命,理論上應該是城府極深,喜怒不形于色的人物。就算他后來叛變了,那也應該有一個從掙扎到崩潰的過程。
![]()
可喻恩泰是怎么演的呢?從他一出場,就給人一種“這人不對勁”的感覺。弓著背,縮著脖子,眼神到處亂飄,說話有氣無力。整個人都是一種游離的,慌張的狀態。手也不知道往哪放,總是在空中亂抓。這哪里像一個地下組織的最高負責人?這分明就是一個做賊心虛的小偷。
他還沒叛變呢,就把“我要叛變了”這幾個大字寫在了臉上。跟同志接頭,他眼神躲閃,商量工作,他眉頭緊鎖,好像防賊一樣防著自己人。真正的叛徒,在暴露之前,往往是最會偽裝的。而喻恩泰的表演,幾乎是在用全身的細胞告訴觀眾“我靠不住”。
![]()
“一個掌管著無數人生死的地下工作領導者,被他演成了一個隨時會精神崩潰的酒鬼,從頭到尾都透露著一股‘我不行了,快來抓我吧’的慫勁。”
看看譚凱演的另一個叛徒,人家那是有層次感的,是一步步走向深淵的。再看看于和偉,那才叫不動如山。喻恩泰的表演,跟他們放在一個畫面里,簡直就是公開處刑,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如果讓祖峰來演這個角色,那效果絕對炸裂。想想《潛伏》里的李涯,那個表面斯文,內心陰狠的角色。祖峰的表演,克制又有力量,一個眼神就能讓你后背發涼。他來演蔡孝乾,既能演出知識分子的偽裝,也能在叛變的時候,演出那種信仰崩塌的痛苦和絕望,而不是現在這種莫名其妙的慌亂。
![]()
其實一部劇有點瑕疵很正常,沒有什么是完美的。但《沉默的榮耀》這部劇,好就好在它的整體氛圍和老戲骨們的精彩演繹。正因為如此,這幾處明顯的短板才顯得格外刺眼,就像一首優美的交響樂里,突然冒出幾個跑調的音符,讓人覺得特別可惜。
觀眾看劇,圖的就是個“入戲”。當演員的表演讓你瞬間出戲的時候,再好的劇情,也難免讓人覺得有點遺憾。這幾位演員,或許在別的劇里有高光時刻,但在這部劇里,確實是有點“水土不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