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距離盧浮宮珠寶劫案僅72小時,二手平臺閑魚上的“賽博銷贓現場”迅速引發熱議。
27條標注“盧浮宮被盜珠寶”的商品鏈接集中出現,標價從99萬元飆升至9999萬元,部分文案更直白寫著“9.5新現貨,剛從巴黎取貨急出”,荒誕感拉滿。
![]()
更值得關注的是,義烏商家已同步上架“高仿同款”,標注“盧浮宮原版復刻”,售價區間1000元至3000元不等,與此前零星出現的低價仿品形成差異。截至發稿,閑魚首批涉嫌違規的鏈接已下架,但不少換了標題的“變種”商品(如“巴黎王室風格珠寶”)仍在平臺流通。
![]()
這場鬧劇的源頭,要追溯到10月19日9時30分的盧浮宮驚天劫案:4名蒙面人分工明確,先是操作升降裝置從博物館外部陽臺潛入,過程中還用角磨機威脅保安,僅用7分鐘就搶走9件王室珠寶。其中包括瑪麗?路易絲皇后的祖母綠項鏈,這批珠寶總價值超8800萬歐元(約合7.2億元人民幣)。
![]()
后續警方通報顯示,一頂屬于歐仁妮皇后、鑲嵌千顆鉆石的皇冠已被找回,其余8件至今下落不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連這頂“失而復得”的皇冠,也出現在閑魚賣家的商品清單里,只是實物與真品的工藝、材質差異十分明顯。
![]()
小編進一步比對盧浮宮官方公布的失竊清單發現,賣家宣稱的“路易十五加冕皇冠”根本不在失竊列表中;而此前被提及的低價仿品,對應的瑪麗?路易絲項鏈實為1810年拿破侖婚禮定制的孤品文物,絕非普通仿品可復刻。賣家們“盜亦有道,東西有點燙手”“包郵不包鑒定”的調侃式文案,也暴露了其蹭熱度的惡搞本質。
針對這場“抽象賣寶”風波,閑魚客服向記者回應時表示,平臺已啟動多維度大數據監測,用戶若發現可疑鏈接可直接舉報,人工專員會快速介入審核,“一旦核實屬于禁售商品,將立即下架處理”。客服同時透露,已將媒體反映的情況上報至相關部門,具體處理結果需進一步核實。
不過截至發稿前,閑魚平臺尚未就此事發布正式回應聲明,這也引發部分網友對審核效率的討論:“連角磨機作案工具圖都敢掛在商品詳情里,平臺的審核關鍵詞是不是該更新了?”
事件發酵后,網友們的調侃迅速刷屏。有人在相關商品下調侃 “我這算不算給法國警方提供線索了?”;更有網友玩起黑色幽默:“哈哈哈,這是玩抽象玩過頭了吧?不過換個角度想,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萬一大家都以為是假的,這其實是真的呢?”
![]()
相較于網友的輕松玩梗,來自湖北某日報評論員付勤的觀點更顯理性。
他指出,盧浮宮失竊案屬于重大國際刑事案件,閑魚上出現的所謂“被盜珠寶”顯然不可能是真品,這些標價千萬的鏈接更多是商家蹭熱度的惡搞行為。“但較真來看,若以虛假商品索要高價、涉嫌誤導消費者,仍可能觸碰詐騙的法律紅線。”
付勤進一步強調:“文物承載著歷史重量,中國人對文物保護更有切膚之痛。網民吃瓜是個人行為,但平臺必須守住內容審核的責任底線,商家更不能為了流量突破法律邊界。”
這場橫跨巴黎與中國的“珠寶烏龍”,看似是一場網絡狂歡,實則折射出三方面問題:文博場所安保的漏洞、部分商家的流量焦慮,以及二手平臺在內容審核上的滯后性。
而網友的調侃式監督與評論員的理性警示,反倒成了這場狂歡中,提醒各方守住底線的 “清醒劑”。
來源:星河商業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