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像你們這樣的警官是我們的福氣!”
10月11日,一位女士將一面錦旗送至雨花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向辦案民警表達誠摯謝意。而就在不久前,該案的辦案民警已收到過另一面致謝錦旗。
長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刑偵大隊民警湯澳向湖南法治報記者分享了這兩面錦旗背后的故事——
案件要從9月15日說起。
那天,我去黎托派出所取材料,偶然聽到一位姓印的女士焦急地說:“我的相機租期已經到了,可還沒還回來。我看她是學生才放心租的,沒想到現在人直接失聯了……”
見她滿臉焦慮,我停下腳步,仔細聽她講述經過。原來,有個學生來租相機,爽快地提供了學生證和身份證件。印女士沒多想,很快辦好手續,將相機寄往指定地址。
“她從8月30日開始租,到現在已經超期5天,完全聯系不上。而且我在9月10日租期截止前,就發現她的二手平臺賬號被凍結了。”她補充道。
賬號在租期內就被凍結?我立刻意識到不對勁——很可能已有其他受害者舉報,這背后或許牽涉一起詐騙案。
所里的兄弟提議一起研判:“既然是涉詐的案子,人也在這,我們就一起跟進吧。”我當下只有一個念頭:盡快聯系其他受害者,抓緊立案!
我們順著4條線索排查:身份證、學生證、電話號碼和二手平臺賬號。然而,前3條線索很快中斷——身份證、學生證和電話號碼均非本人。
這反而印證了我的判斷:這是一起有預謀的詐騙。
我并不意外。既然對方有意行騙,自然不會留下真實身份。但我判斷,賬號綁定的支付軟件很可能是真的,于是決定從此突破。
果然,通過追蹤其支付軟件,我們發現嫌疑人洪某還在另外兩個賣家處租借了相機。聯系上這兩位受害者后,他們的經歷與印女士如出一轍。此人“空手套白狼”的手法,可謂嫻熟。
整合3位受害者的信息后,新難題出現了:洪某反偵查意識很強,提供給3人的收件地址分別在東莞市和深圳市,并不固定。但也正是這兩個地點,為我們鎖定了偵查方向。
我們立即聯系深圳警方協助。在當地配合下,很快鎖定洪某的活動范圍——深圳市某老小區。
9月16日,我們趕赴深圳實施抓捕。
直到次日晚上10點,經持續排查,終于在小區內發現了洪某的電瓶車。為穩妥起見,我們沒有貿然行動。
18日早上6點,天剛亮,我們再次回到蹲守點。此前已排查確認,洪某的父母在小區內經營一家服裝店。我們于是分兩組行動:一組守居民樓門口,另一組盯住服裝店。
約3小時后,服裝店開門。我們向洪某父母說明情況,懇請配合。起初他們有些猶豫,經我們耐心解釋案件性質及配合對后續處理的重要性,最終他們同意將洪某喊下來。
洪某下來后,我們在她的手機中發現沒來得及登出的二手平臺賬號……
后續審訊中,洪某交代了作案動機。她曾在社交平臺看到有賣家發帖,稱被假學生騙租相機,且在二手平臺申訴失敗。于是她動起歪腦筋,保存了帖中的假學生證和身份證照片,專門搜索“免押金”相機賣家,以同樣手法實施詐騙。
她低著頭說:“我以為警察找上門的概率很小,一時被錢蒙了心,干脆就多騙了幾臺,沒想到會被抓……”案件的成功偵破,不僅為3名受害者及時挽回了損失,也揭示出線上共享租賃模式中潛存的風險。
如今,越來越多人通過線上平臺進行閑置物品租賃,交易便捷的同時,也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他們往往利用賣家對“學生身份”的天然信任、對“免押金”交易的寬松審核,使用虛假身份信息騙取財物。
共享經濟的生命力,源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但這份信任,也需要通過規則完善與風險防范來筑牢“安全墻”。
作為公安民警,我們多一分細致排查,群眾就能少一分被騙風險——這既是我們守護群眾財產安全的職責所在,也是推動共享經濟在安全軌道上行穩致遠的應有之義。
來源:湖南法治報(文/全媒體記者 杜巧巧 實習生 雷孜研整理)
一審:劉雙昀
二審:陳佳婧
三審:戴志杰
![]()
微信改版了
現在刷到我們的推文全憑緣分
拜托大家將湖南法治報“設為星標”
讓我們的緣分更深一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