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群山中,一片郁郁蔥蔥的綠意包裹著一處令人驚嘆的人文奇觀——棉花天坑景區懸崖邊的“懸崖書店”。近日,法國Creapills網對這個懸崖書店進行了廣泛報道,盛贊它為“無視重力定律”的建筑,如同從巖壁中自然生長而出,懸掛于天地之間,將喀斯特地貌的雄奇與閱讀的靜謐完美融合,不僅在國內社交網絡迅速走紅,更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文旅創新的獨特魅力。
廣西 “懸崖書店” 位于廣西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棉花天坑景區,于2025年5月開業。,瞬間成為閱讀愛好者與獵奇探險者的打卡勝地。網友們紛紛驚嘆其“不真實的美感”,仿佛闖入了夢幻電影中的場景:書店主體依托懸崖峭壁順勢而建,玻璃幕墻與巖石肌理相映成趣,站在觀景閱讀區,腳下是深不見底的天坑峽谷,身旁是層層疊疊的蒼翠林木,微風拂過,書頁翻動聲與林間鳥鳴交織,構成一曲自然與人文的和諧樂章。這種極致的場景體驗,徹底打破了傳統書店的空間邊界,讓閱讀從室內延伸至天地之間。
![]()
作為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元素的典范,“懸崖書店”的成功絕非僅憑奇特造型,其核心在于開創了“場景敘事+文化再生產”的新型文旅范式。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擁有豐富的仫佬族非遺技藝與喀斯特地質資源,書店并未止步于“網紅打卡地”的定位,而是深度挖掘這些本土文化寶藏,將其轉化為可體驗、可參與的文化產品。在這里,游客可以在閱讀間隙參與仫佬族刺繡、竹編等民俗手作工坊,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感受傳統技藝的溫度;也可以加入地質科考活動,跟隨專家探索天坑的形成奧秘,了解喀斯特地貌的生態價值。這種沉浸式體驗讓游客不再是文化的旁觀者,而是成為文化意義的共同生產者,既實現了文化資源向經濟價值的有效轉化,也讓傳統文化在當代生活中煥發新生。
獨特的選址賦予了書店無可替代的閱讀與旅游體驗。喀斯特懸崖的天然隔音效果,隔絕了城市的喧囂與浮躁,為讀者打造了一個極致靜謐的精神棲息地。陽光透過玻璃幕墻灑在書架上,光影流轉間,每一本書都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力,無論是沉浸于文學經典的深邃,還是翻閱科普讀物的新奇,都能在自然的環抱中獲得前所未有的閱讀感受。而到了夜間,書店的燈光設計更是獨具匠心,暖黃色的光芒沿著懸崖輪廓鋪展,與頭頂的璀璨星空交相輝映,形成“金碧輝煌”的視覺奇觀,成為夜游天坑的核心打卡點。這種“白晝讀書、夜間賞景”的雙重體驗,豐富了景區的業態結構,讓天坑景區從單一的自然景觀游覽,升級為“日讀夜賞”的復合型文旅目的地。
![]()
更值得稱道的是,“懸崖書店”以“輕介入、高賦能”的開發策略,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項目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原則,最大限度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實現了建筑與生態的和諧共生。而在運營層面,書店的火爆直接激活了鄉村的內生動力:周邊村落的村民紛紛參與到景區服務、手作工坊、農產品銷售等產業鏈中,傳統手工藝人通過文創產品開發獲得了穩定收入,滯銷的特色農產品借助文旅東風拓寬了銷路。如今的棉花村,不僅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更形成了“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讓鄉村振興有了實實在在的產業支撐。
廣西“懸崖書店”的走紅,為中國文旅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啟示。在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文旅項目的核心競爭力不再是簡單的景觀堆砌,而是對在地資源的深度挖掘與創新表達。它證明了,只要立足本土的地理特點與風土人情,將自然之美與文化之韻有機融合,就能創造出兼具獨特性與生命力的文旅產品。從懸崖邊的書香到鄉村振興的希望,這座網紅書店的價值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成為文旅融合的創新標桿。
![]()
當世界的目光聚焦于這片喀斯特懸崖,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座令人驚嘆的建筑,更是一種尊重自然、傳承文化、賦能鄉村的發展理念。未來,期待更多這樣的文旅創新涌現,讓每一處山水都能綻放獨特的魅力,讓每一種文化都能找到當代的表達,書寫屬于中國的文旅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