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蘭用法律文件 “搶” 走的公司,突然成了燙手山芋?
10 月 19 日安世半導體中國區官宣獨立運營的消息,直接打亂了荷蘭政府一場精心策劃的控制權爭奪戰 —— 他們拿著法院裁決和股權托管文件沾沾自喜,卻發現真正的核心產能壓根沒碰著。
這事背后,美國的影子可不少。9 月 29 日,美國商務部出臺 “穿透規則” 新規,把制裁范圍擴到被制裁企業控股的子公司。
美國這么干,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而荷蘭作為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重要盟友,很快就被美國施壓。美國明里暗里給荷蘭遞話,要求荷蘭跟進對安世半導體的限制措施,配合美國的半導體制裁大戰略。
在美壓力下,第二天荷蘭就迅速跟進,用 1952 年冷戰時期的《商品供應法》凍結了安世全球 30 家子公司的運營權。
阿姆斯特丹法院兇相畢露,直接暫停聞泰科技董事長張學政的董事職務,把 99% 股權交給第三方托管,只留象征性 1 股。
荷蘭以為這是 “依法奪權” 的教科書操作,卻忘了安世全球 70% 的產能都在中國東莞、蘇州的工廠里。
10 月 16 日荷蘭總部急了,切斷中國區系統權限還停發工資,想逼員工就范。
安世中國當天就發公開信:“我們是中國獨立法人,只聽國內法定代表人指令”,還承諾薪資照發。
國慶假期里,中國工廠燈火通明,一邊對接本土供應商重構供應鏈,一邊保障出貨,良品率很快拉回 94%。這波操作讓市場看明白:荷蘭搶的只是個總部空殼,生產命脈攥在中國手里。
接近著,國家層面的反制來了。10 月 14 日商務部宣布,禁止安世中國子公司出口關鍵元器件,直接掐斷荷蘭總部的供應鏈閉環。
而且升級的稀土出口管制,更是打在要害上 —— 荷蘭 ASML 光刻機和歐洲電動車產業,都離不開中國精煉的稀土。這兩下組合拳下去,最先扛不住的是歐洲車企。
安世芯片占全球近三成電動車功率芯片份額,一輛車從車門到座椅要用上百顆。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 10 月 16 日發預警,說庫存只夠撐幾周,11 月就得停產。大眾、寶馬的高管連夜給荷蘭政府打電話施壓:“停產損失你們賠嗎?” 連美國汽車創新聯盟都急了,怕自己的生產線也受連累。
這下荷蘭徹底傻眼了。10 月 17 日,經濟事務大臣卡雷曼斯主動喊話求談判,態度從之前的強硬秒變軟和,卻還嘴硬說 “要確保安世留在荷蘭”。
這話聽著更像求饒 —— 沒了中國產能和市場,他們手里的安世股權早成了廢紙。有知情人士說,荷蘭官員私下都在怕:這要是再激怒中國,自己會成 “殺雞儆猴” 的那個。
網友的點評更犀利。有西方網友直接吐槽:“搶公司的時候沒想過中國會反擊?真是白癡”。
荷蘭本地網友更直白:“政府就是美國地緣政治的附庸,太蠢了”。
國內網友總結得到位:“當年是聞泰把瀕臨破產的安世救活的,現在孩子養大了倒來搶,哪有這道理?”
還有人調侃:“荷蘭這刀下去,沒砍著中國,先砍斷了歐洲車企的腿”。
這場博弈說到底就一個道理:現在的產業控制權,不是法律文件能定的,得看產能、供應鏈和市場在哪。荷蘭在美壓力下,想用冷戰時期的老法條搞強權,結果撞在了中國的產業實力上。安世中國的獨立運營,與其說是企業自救,不如說是給全球產業鏈提了個醒:想拿政治手段破壞規則,真的最終只會砸自己的腳。
查理·芒格:除了跟中國開展相對自由的貿易,我們別無選擇,強國更替、中國崛起是自然規律,何必惱火?
美經濟學家薩克斯:美國正試圖損害中國經濟,通過關稅、技術禁令、全面信息戰圍堵中國這些招數,注定失敗!
印度出息了!莫迪宣布將派空軍教員赴英國擔任英皇家空軍教練!網友:日不落帝國沒落成這樣了?
特斯拉FSD落地緩慢,馬斯克說是因為中國車企阻撓!網友:全球都驗證了不行,潑臟水給中國第一名
被稀土卡脖子?美國將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