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范紹增哪來這么多人?”
1949年末的四川,蔣介石在地圖前勃然大怒,他怎么也不會想到“范哈兒”能夠在一夜之間變出兩萬大軍。
![]()
彼時,蔣介石抵達重慶親自指揮西南防務(wù),決心以四川為最后堡壘做殊死一搏。
他調(diào)兵遣將,企圖依靠胡宗南等嫡系部隊阻擋解放軍前進的腳步。
![]()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令他措手不及的消息傳來,早已被削去兵權(quán)、只掛虛職的范紹增,突然在川東拉起兩萬人的隊伍宣布起義。
那么,當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亂世梟雄,“哈兒”不傻
1894年,范紹增出生于四川大竹縣,自幼被稱為“范哈兒”,在四川方言中,“哈兒”意為傻氣、憨直之人。
![]()
這個看似憨傻的綽號背后,實則是一個精明絕頂?shù)膩y世梟雄。
他十三歲就參加袍哥組織,在這個遍布四川的江湖幫會中摸爬滾打,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勢力范圍。
![]()
范紹增的軍事生涯起步于護國戰(zhàn)爭時期,隨后在川軍各部中輾轉(zhuǎn)效力。
到了1935年,他已成為劉湘部下的第四師師長,“哈兒師長”的名號傳遍四川。
抗戰(zhàn)爆發(fā)之后,他主動請纓去抗戰(zhàn)。
![]()
蔣介石只給了他一個空頭的八十八軍軍長頭銜,并未提供一兵一卒。
對此,范紹增也毫不氣餒,他自掏腰包招兵買馬,利用袍哥關(guān)系募集兵力,短短十天就湊齊了四個團。
1941年,他親率八十八軍在太湖沿線與日軍激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
![]()
次年,竟然直接擊斃了日軍第十五師團長酒井中將,創(chuàng)下日軍首個在職師團長被擊斃的記錄。
然而,在抗日中戰(zhàn)功赫赫的范紹增,卻遭到蔣介石的猜忌。
1942年,他被明升暗降為第十集團軍副總司令,兵權(quán)被奪,只得返回重慶寓居,這對他簡直是沉重的打擊。
![]()
這也為他后續(xù)的集結(jié)千萬人起義打下了基礎(chǔ),不少人確實也感到納悶,他究竟是怎么集結(jié)起這么多人的?
袍哥網(wǎng)絡(luò),川蜀根基
其實,范紹增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nèi)集結(jié)兩萬人馬,關(guān)鍵在于他深厚的袍哥背景和盤根錯節(jié)的川蜀人脈。
![]()
袍哥是清末到民國時期四川一股極強的社會力量,滲透到各個角落,上至軍閥政客,下到販夫走卒,很多人都是袍哥人家。
而在這一龐大的江湖組織中,范紹增已是響當當?shù)摹按鬆敗陛吶宋铩?/strong>
![]()
他在大竹、渠縣一帶的袍哥中一呼百應(yīng),這些袍哥兄弟平時是農(nóng)民、小販、手工業(yè)者,看似與軍隊毫無關(guān)系。
但袍哥組織本身就有半軍事化的性質(zhì),內(nèi)部層級分明,動員能力極強,一旦范紹增發(fā)出號召,他們便能迅速集結(jié)起來。
![]()
而袍哥組織講究“義氣”,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矩和黑話。
在地方上,有時候縣長說話都沒袍哥的“大爺”管用,范紹增憑借其在袍哥中的崇高地位,在川東地區(qū)建立了牢固的根基。
![]()
即使在抗戰(zhàn)后被蔣介石削去兵權(quán),范紹增在四川民間的影響力依然不減分毫。
他回到重慶后,廣交朋友,暗中維持著舊部關(guān)系,為日后的東山再起埋下伏筆。
![]()
1947年4月,范紹增在上海成立袍哥組織“益社”,并以此掩護張瀾、李濟深等民主人士,顯示了他即使在軍權(quán)被奪后,仍擁有強大的社會活動能力和人脈網(wǎng)絡(luò)。
審時度勢,起義立功
1949年,國共內(nèi)戰(zhàn)局勢已然明朗。
范紹增這位看似粗獷的“哈兒”,實則有著敏銳的政治嗅覺。
![]()
當蔣介石退守西南,企圖以四川為最后反共基地時,范紹增已經(jīng)看清了天下大勢。
與此同時,中國共產(chǎn)黨也注意到了這位在四川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實力人物。
中共地下黨開始積極策反范紹增,派出王維綱等地下工作者與他接觸。
![]()
面對共產(chǎn)黨的爭取,范紹增最初不乏顧慮和猶豫。
畢竟,他曾在國民黨內(nèi)官至集團軍副總司令,又曾是四川有名的軍閥。
但共產(chǎn)黨的策反人員耐心為他分析天下大勢,明確指出蔣介石的統(tǒng)治已土崩瓦解,解放全中國是大勢所趨。
![]()
這些推心置腹的談話,最終打動了范紹增。
1949年12月,范紹增在渠縣通電起義,他所拉起的兩萬人馬,頓時成為插在國民黨西南防線上的一把尖刀。
![]()
當時蔣介石正坐鎮(zhèn)重慶,指揮胡宗南大軍在川北布防,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大后方川東會突然冒出范紹增的幾萬人馬。
范紹增的起義部隊四處破壞鐵路、公路,切斷補給線,攪得國民黨后方雞犬不寧。
![]()
影視劇照
更致命的是,范紹增的起義產(chǎn)生了連鎖反應(yīng),四川各地的國民黨將領(lǐng)鄧錫侯、劉文輝、潘文華等人,見狀也紛紛通電起義。
蔣介石建立西南反共基地的夢想徹底破滅,12月10日,他倉皇從成都飛往臺灣,再也未能回到大陸。
![]()
起義之后,范紹增被任命為解放軍宜賓分區(qū)副司令員。
新中國成立后,他歷任河南省體委副主任等職,于1977年3月在鄭州去世。
![]()
回顧1949年那段風云激蕩的歷史,范紹增能夠一呼百應(yīng),拉起兩萬人馬,靠的不是蔣介石的青睞,而是植根于四川土壤的袍哥網(wǎng)絡(luò)和民間社會的力量。
結(jié)語:
范紹增,這位被稱為“哈兒”的聰明人,在歷史轉(zhuǎn)折關(guān)頭,用自己的方式選擇了光明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