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鄧公從江西被“解放”出來,開始負責整頓內外事務,他首先拿鐵路系統開刀,短短幾個月就頗有成效,隨后他又把目標放在了工業、農業、商業、教育等方面。在他的努力下,社會秩序得到恢復,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
但是,鄧公還決定整頓軍隊,在一次會議上他提出“我們要革除軍隊當下懶、散、臃、驕等方面的不足...”這就引起了巨大的連鎖反應。
因為整頓軍隊肯定會觸碰到一些人的核心利益,勢必也會引起一系列反彈。參與了那次會議的蕭勁光大將就對身邊人說:
我欽佩小平同志的勇氣和魄力,但又為他捏一把汗,他的這些舉措,我感覺馬上會有新一輪的較量。
![]()
后來事情的發展也的確如此,1976年4月,鄧公被免除了一切職務,這是一個重大打擊。
幸運的是,在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公的黨政軍領導職務得到了恢復、重新進入核心領導層。這一次,他面臨的阻力沒有那么大,所以在時機成熟后,他再次推動軍隊改革,并且宣布要進行“百萬大裁軍”。
此消息一出,頓時就掀起了軒然大波,很多老干部、軍隊高層不理解,找到了鄧公拉關系、訴苦,希望鄧公能改變這個決定。
但鄧公卻非常直接:大裁軍必須執行,頭頭不通,就調頭頭。看到這個態度,其他人才不敢再說什么。那么,為何鄧公非常冒著眾人反對的風險推動這件“費力不討好”的事呢?綜合來看,主要有四個原因。
![]()
一、軍隊急需跟上時代,要有新鮮血液
當時解放軍中有許多老干部占據著領導位置,無論從干工作的精力還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能力,他們都不如年輕人。
那時我們在戰術和戰略等方面都已經有些落后,像1979年進行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暴露了解放軍存在的很多弊端。所以我們必須要快馬加鞭地追上去,爭取早日得到突破。
可畢竟那些老干部為革命做出過巨大的貢獻,沒有緣由就貿然撤職,會造成不好的影響。這里就有一個很麻煩的地方,撤掉老人吧,不好,不撤吧,更不好。鄧公思前想后,為了國家能更好地前進,還是必須將年輕干部提拔上來,以免將來青黃不接。
所以他決定自己來干這個得罪人的活,在推動大裁軍的同時,也讓一些老干部退出領導崗位。當然,鄧公也不是薄情之人,1982年成立的中顧委,就是讓老干部們繼續發光發熱的地方。
![]()
二、軍隊人數太多,反而會耽誤整體國力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話叫“兵貴在精而不在多”,解放戰爭之初人數遠勝于解放軍的國民黨軍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養一支軍隊是很耗人力財力的,70年代解放軍人數一度高達六百多萬。如此龐大的規模,一天的吃喝拉撒就是個不小的數目。
即便在1985年,解放軍現役人員還是超過了400萬,讓后勤相當吃力。關鍵的是,有很多人員、機關是完全可以撤銷的。
400多萬軍隊里,各級軍官都有100多萬,每個軍區少則十幾名領導,多則幾十名領導,許多軍區還設置有一些“營級打字員”等職務,官兵比例達到了1:2.45,如此臃腫絕非好事。
在現代戰爭里,更重要的尖端武器,而不是純粹地比拼人數。戰斗人員的數量只要保持到一個比較合適的數值就好,太多,耽誤其他方面的正向發展。
![]()
三、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
鄧公決定推動百萬大裁軍的時間節點,正是改革開放的關鍵期,各行各業都需要有優秀人才涌入。轉業的百萬軍人,正好可以彌補很多崗位空缺,加速經濟發展。
一般來說,在部隊里的軍人都是年輕人,也是社會需要的新鮮血液、優秀勞動力,讓他們投入到巨大的變革中,能讓建設的速度大大加快。
同時,軍隊的人數少了,需要投入的資源也會相應減少。中央就可以把這部分資源,轉而用來支持其他行業,百花齊放嘛。
蘇聯曾經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是可以把衛星送上天,但是老百姓家里的電視卻常常爆炸,這就是他們產業太過單一、完全偏向軍工導致的。我國裁軍之后,采取“軍民結合、保軍轉民”的方針,就能有效調整產業結構,以此來適應新時代的需要。
![]()
四、外界壓力已經大大減少,沒必要再保留那么多軍隊
前面說過,70年代解放軍總人數一度超過了600萬,為的就是防備北方的蘇聯。兩國之間隨時有打起來的可能,要防患于未然。
而自從1982年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發表講話后,兩國關系開始有所緩和,隨后幾年也開始進行了試探性小規模對話,至少中國是沒有那種如劍懸頸的危機了。
所以在邊境的軍隊人數、整體的軍隊人數就不再需要那么多,把多余人員轉業到其他領域去發光發熱,明顯是更好的選擇。
![]()
基于這些原因,鄧公便決定于1985年開始實行大裁軍,他選中了開國少將何正文來當這個主刀人,一開始也面臨了很大的壓力。
有很多老干部在軍隊中工作了一輩子,突然把他們本人或他們帶的部隊裁去,在感情上很難接受。他們知道鄧公那邊是改不了了,便想讓何正文通融通融。
然而鄧公之所以選中何正文,就是知道何正文是堅持原則、剛正不阿的人。無論對方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何正文都按照規定做事,哪怕是昔日的老首長來找,他也還是這個態度。
何正文走遍了各大軍區,把那些需要裁減的部隊都羅列了出來,后面還附帶了裁減的理由,鄧公看后大贊他全是公心。最可貴的是,何正文最后把自己的家人都裁了。
他有四個子女本來都在軍中,為讓工作順利推進,他做了孩子們的思想工作,四名兒女全部選擇專業。當一切規劃完畢后,他自己也主動申請退居二線,從此不再涉及軍旅要事。因為有何正文打好的基礎,繼任者按照計劃順利推進,到1987年裁軍基本完成。
![]()
這次百萬大裁軍歷史意義重大,讓我們能輕裝上陣,集中力量搞好經濟,如今國家的發展就證明了鄧公眼光之正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