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親
文丨談古論今
大家好,這里是談古論今。
610.6萬對。
這是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的數字,相比2023年暴跌了20.5%,創下了45年來的新低。
所有人都在討論剩女問題,30歲以上未婚女性突破4000萬,滿屏都是分析女性為什么嫁不出去的文章:眼光太高,要求太多,不愿意將就。
但有一個更殘酷的事實,幾乎被所有人忽略了——
那些本該是婚姻市場主力軍的普通男人,正在集體消失。
在北京和成都的相親會上,男女比例達到了1:50。上海的情況更為夸張,9個女人搶1個男人。
![]()
這種失衡,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真正的危機,不是女性“剩下”,而是普通男性主動“退場”。
為什么那些月薪八千到一萬、工作穩定、本分老實的普通男人,突然不想結婚了?
李磊,32歲,某互聯網公司后端開發,月薪12000,有車無房,父母是小城市的退休教師。
說實話,他不是個“loser”,相反,他還比絕大多數男生條件要好。
28歲那年,李磊第一次相親。女方大專畢業,在銀行做柜員。
開口就問:“你有房嗎?什么時候買房?彩禮準備多少?”
李磊老老實實回答:“暫時租房住,兩年內買房,彩禮按當地習俗來。”
女方直接搖頭:“沒誠意,再聊也沒意思。”
30歲那年,李磊貸款買了套90平的房子,首付掏空了家里所有積蓄。
這次相親,對方是研究生,在國企上班,看起來更投緣。聊了三個月,李磊以為有戲了。
結果女方突然說:“你這個年紀還在還房貸,說明規劃能力有問題,我需要找個更有安全感的。”
李磊當時就懵了。
我努力了啊,條件比兩年前好多了啊,怎么還是不行?
32歲的現在,李磊已經不再相親了。
不是因為他輸了,而是因為他看明白了。
“我努力了四年,條件確實比28歲時好很多,但相親市場的門檻也在同步抬高。我永遠追不上,也不想追了。”
他說這話時,語氣很平靜。
“一個人挺好,至少不用被人像挑白菜一樣品頭論足。”
李磊的退場,不是失敗,而是一種無奈的清醒。
算一筆賬。
根據婚戀平臺的數據,男性在婚戀上的平均支出是女性的3.8倍。
房子首付50萬,裝修20萬,彩禮15萬,婚禮10萬,買車15萬。
保守估計,結個婚要110萬。
![]()
一個月薪一萬的普通男性,扣除日常開銷,一年能存5萬就不錯了。
也就是說,他需要22年才能攢夠結婚的成本。
22年。
從25歲攢到47歲,人生最好的年華全部搭進去了。
問題是,當他47歲攢夠錢時,還有女人愿意嫁給他嗎?
何況這還只是理想狀態。萬一中間生個病,家里出點事,這個賬根本算不過來。
所以,你看,這不是他們不負責任,是他們真的負擔不起。
婚姻,正在從“剛需”變成了“奢侈品”。
有人會問,那你找個條件差一點的女生不就行了?
問題就出在這兒。
優質男可以向下兼容,但資源越來越集中,選擇就越來越窄。
一個年薪30萬的男人,可以娶年薪10萬的女人,也可以娶年薪30萬的女人。
但一個年薪10萬的男人,只能匹配年薪不如自己的女人。
但這樣的女人,要么看不上他,要么已經被年薪30萬的男人收割了。
馬太效應在婚戀市場上展現得淋漓盡致:資產越多的越容易獲得資產,選擇越多的越容易獲得選擇。
說到底,婚戀從來不是愛情市場,而是資源交換市場。
在這個市場里,普通男既打不過“優質男”,又不屑于“向下兼容”。
于是他們只能退場。
更荒誕的是,女性獨立意識覺醒了,但對男性的物質要求卻在提高。
![]()
所有人都在喊平等,但婚姻市場依然遵循最原始的資源交換邏輯。
社會既要求男性有“傳統擔當”——買房買車給彩禮,又要求男性有“新時代平等”——尊重女性事業獨立。
實話實說,這矛盾嗎?
當然矛盾。
調查顯示,40%的男性明確表示,不愿意娶收入比自己高的女性,因為面子上過不去。
這看起來很可笑。
但這恰恰反映了一種深層困境:
傳統的性別角色還沒完全消解,新的性別關系還沒完全建立。
普通男夾在新舊觀念中間,進退失據。
說到這,可能有人會問:那到底誰的錯?
是女性的錯嗎?
當然不是。
女性覺醒是歷史進步,她們有權利選擇更好的生活,有權利拒絕將就。
從被動的婚姻附庸,到主動的人生主角,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
是男性的錯嗎?
也不是。
普通男性面臨的生存壓力是真實的,他們的退場是理性選擇,是自我保護的本能。
在一個游戲規則對自己明顯不利的市場里,不玩是最明智的決定。
那問題到底在哪?
問題在于發展不平衡、貧富分化加劇。
婚姻危機的背后是階層固化、上升通道收窄。
當普通人的努力無法換來體面生活,當房價漲幅遠超工資漲幅,當生活成本高到讓人絕望,婚姻就會成為他們放棄的第一樣東西。
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要愛情,而是因為他們承擔不起愛情的代價。
再回到婚姻的本質。
兩個人相互扶持,共同面對生活的風雨。
就這么簡單。
但當婚姻變成了一場資格賽,當愛情被標價出售,當普通人的真心被算計和物化,我們是否忘了什么?
普通男的退場,最終傷害的是整個社會。
因為他們本來應該是社會穩定的基石,是婚姻制度的中堅力量。
當他們選擇出局,剩下的只有兩種人。
玩得起的富人,和玩不起卻還在硬撐的窮人。
前者視婚姻為游戲,后者視婚姻為負擔。
真正想要踏踏實實過日子的人,反而沒有了位置。
作為一個普通的觀察者,
我擔心的不只是某個人的婚姻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情感生態正在惡化。
當無數個 李磊都選擇退場 ,
我們的社會,將會承受更大的代價。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信息來源均為網絡,如與事實不符或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系作者澄清或刪除。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綠色網絡世界!
敢為蒼生諫真言,豈因禍福避趨之!
@關注、點贊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