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當日軍在我國東北開出第一槍時,中日之間的仇恨就注定解不開了。
如今80年過去,許多國家民族之間的歷史仇恨都已化解,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的美國,如今成了日本攀附的“金主”,曾差點毀了整個歐洲的德國,也早已加入了北約和歐盟。
![]()
可是,為何日本遲遲沒有得到中國的原諒?是中國人過于執(zhí)拗?還是中國人不愛好和平?其實都不是,而是因為日本的野心還在……
罔顧歷史真相,日本毫無悔意
1945年,德國戰(zhàn)敗后,聯(lián)邦德國上下深刻反省,政府、社會、媒體自覺推動對納粹罪行的清算。德國總理勃蘭特下跪,巨額賠償,全社會反思,這才使得德國與歐洲鄰國關系逐步緩和。
可日本和德國的態(tài)度卻截然相反,在投降詔書上,日本天皇把“投降”寫成“終戰(zhàn)”,把“侵略”美化為“大東亞共榮”,把“戰(zhàn)敗”包裝成“保護人類文明”,甚至稱“日本輸了是一場遺憾”。
![]()
這種歷史表述在日本社會廣泛傳播,致使日本大部分民眾至今不認為自身有錯。天皇以“主動結束戰(zhàn)爭”來為日本的侵略歷史淡化定性,誤導國民認知。
在否認歷史罪責方面,日本還將731部隊被稱為“防疫部隊”,否認南京大屠殺,慰安婦被說成自愿“純商業(yè)行為”。
每當中國、韓國等國提出質(zhì)疑,日本社會總是強調(diào)自己是原子彈受害國,將二戰(zhàn)自己定位為“受害者”。甚至在日本的歷史教科書中,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侵略行為被描述為“自衛(wèi)反擊”,把責任推給中國。通過長期“自我洗腦”,日本不斷試圖把自己從加害者轉(zhuǎn)變?yōu)槭芎φ撸瑺幦H同情。
![]()
可實際上,早在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給天皇的上書中,就已明確提出“征服中國”為國策。九一八事變由日本自導自演炸毀鐵路,借機侵略東北三省。七七事變則以日軍失蹤為由,制造盧溝橋沖突,誣稱中國先開槍。
南京大屠殺的慘劇在中外資料中均有明確記載,短短幾周內(nèi),日軍在南京大規(guī)模屠殺19萬人,零星屠殺15萬人,總計超34萬人,未含被拋尸江中和失蹤者,實際遠超30萬。
慰安婦制度下,至少20萬婦女被日軍強征和俘虜,無自愿成分。731部隊成員胡桃澤政邦的供述顯示,侵華期間大規(guī)模制造鼠疫、霍亂、傷寒、痢疾、炭疽等細菌武器,個人親手解剖300多名中國人。
![]()
這些罄竹難書的罪行,至今被日本社會大面積否認,甚至在部分政要口中被視為“歷史虛構”。
更匪夷所思的是,二戰(zhàn)期間日本甲級戰(zhàn)犯逾200人,實際僅28人被起訴,25人進入審判,最終只有7人被判死刑。甲級戰(zhàn)犯未被起訴概率高達88%。大量戰(zhàn)犯戰(zhàn)后重返政壇、軍界、媒體,成為政策制定、輿論引導的關鍵人物。
![]()
而中國對日本始終保持警惕的最大原因,還是因為日本始終沒有放棄覬覦中國之心。
日本野心重現(xiàn),中國必須提高警惕
20世紀末以來,日本國內(nèi)軍國主義勢力逐漸浮出水面,1946年《和平憲法》本規(guī)定日本放棄戰(zhàn)爭權、不保有軍隊、不承認交戰(zhàn)權。可進入1990年代,日本要求修憲的聲音持續(xù)高漲。安倍晉三、岸田文雄等多位首相推動“正常國家化”,實際上是為日本突破和平憲法、恢復軍事能力鋪路。
2020年代,日本宣稱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不具法律效力,出臺三份安保政策文件,試圖突破和平憲法,賦予自衛(wèi)隊“打擊地方基地”權限,將軍費提升到GDP 2%。
![]()
2025年日本防衛(wèi)白皮書首次將中國定為“主要敵人”,并將文件下發(fā)至全國學校,日本社會的對華敵意,從政策到教育已全面滲透。
而且如今的日本,還有美國這一強援。2025年美軍在日本本土部署低風中程導彈,射程1800公里,覆蓋中國東部沿海。
日本還在悄悄大幅升級海陸空裝備,護衛(wèi)艦改造為航母,研發(fā)潛艇垂發(fā)系統(tǒng)、超音速導彈,在釣魚島等西南島嶼增設基地和彈藥庫。
![]()
日本還向菲律賓提供巡邏船,鼓勵其在南海與中國對抗。安保條約、軍事同盟、聯(lián)合演習,令東北亞局勢持續(xù)升溫。
在國際舞臺上,日本一方面強調(diào)原子彈受害經(jīng)歷,試圖塑造“二戰(zhàn)受害國”形象。另一方面,通過教科書和官方表述,將侵略中國的歷史美化為“自衛(wèi)防御”,將責任推給中國。
近年來,日本網(wǎng)絡和媒體不斷強化“自我洗腦”,讓國民相信日本只是戰(zhàn)爭的無辜結束者。
![]()
日本國內(nèi)部分政要公開宣稱,應該“臥薪嘗膽”,等待中國國力衰退后再尋對華“致命一擊”。
歷史上,從唐朝白江口、明朝援朝、倭寇擾海、甲午戰(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日中沖突已持續(xù)千年,日本對中國的敵意從未真正消失。
日本社會缺乏對歷史的反思,反而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利用歷史敘事為自身“洗白”,試圖博取西方同情、淡化侵略責任。
![]()
中國為趕走日本侵略者,付出了3500萬傷亡的慘痛代價。80年過去,中日實力對比已發(fā)生根本變化,日本也非常清楚,如今的日本根本不足以成為中國的對手。
中華民族之所以不原諒日本,并不是因為中國人不愛好和平,而是千年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對“毒蛇”不能仁慈,否則最終反受其害。
![]()
所以即便如今中國已經(jīng)足夠強大,但依然要警惕日本“卷土重來”的風險,不能對歷史隱患掉以輕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