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開篇,分享胡適之先生曾寫過一段話:
“人生不是夢,也不是戲,是一件最嚴重的事實。你種谷子,便有人充饑;你種樹,便有人砍柴,便有人乘涼;你拆爛污,便有人遭瘟;你放野火,便有人燒死。你種瓜便得瓜,種豆便得豆,種荊棘便得荊棘。 少年的朋友們,你愛種什么?你能種什么?”
我們每一個行為,種下的每一個因,其實都不是孤立的,它必然會帶來后果。
但問題是,今天我們種下的,有時候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果。 有些時候,我們并不是單純地種下因,而是被某些力量引導著去種下這些因。
更準確地說,這是在“由因造因”。
當然,這是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潛移默化的過程。 何為由因造因?
就是在我們看似自由的選擇背后,往往隱藏著另一層不為人知的陰謀。
它通過不斷地放大和重塑我們的動機,讓我們的每個行為都像是既定軌跡中的一個節點。
當我們意識到這個過程時,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個人選擇,而是被結構性地安排和導向了某種結果。
這真的在“自由選擇”?
還是說,選擇早已被潛在的因所塑造,并推動著我們走向我們并未預見的終點?
這是最近的一則新聞:
![]()
10月21日,一網友聲稱她把一件舊衣捐給了貧困地區,可沒想到不久后,她在直播間里看到了和自己捐贈的衣服一模一樣的商品,售價88.89元。
這件衣服從善意的捐贈變成了某些商家的利潤來源,其中所牽扯的不只是道德的問題,更是整個商業規則和社會信任的坍塌。
那些借著“公益”之名進行舊衣回收的項目,早已被曝光與倒賣行為掛鉤。
商家通過“捐贈”獲得衣物,然后利用這些衣物轉手賣給那些所謂的“尾貨孤品”或者“品牌樣衣”直播間,賺取高額差價。
按理來說,這本應該是幫助貧困者、促進資源循環的事情,但現在卻成了商家牟利的工具。
而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整個過程中,捐贈者的“善意”并沒有得到任何尊重,相反,甚至被當作了某些人謀取暴利的資本。
這種“愛心冷漠”的循環,何其諷刺!
捐贈人捐贈的是一份溫暖,但到頭來,卻只是一場空。
問題的根源在哪里?
這并不僅僅是某個商家違法的個例,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在于,整個社會對“公益”的定義已然變味。
捐贈衣物的初衷是什么?
那是為了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提供一些實實在在的支持,然而今天,很多所謂的“公益行為”,早已成為了一種龐大的商業運作模式,背后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利益交換。
在這里,公益的意義早已消失殆盡。
我們從中看到的不是奉獻和關愛,而是商業和利益的無情交換。
那些原本應該是關愛他人的渠道,反而成了吞噬善意的黑洞。
社會信任的缺失、道德的淪喪,正是在這種不斷強化的“公益騙局”中逐步暴露出來。
而這,恰恰反映了一個令人痛心的現實:
我們每個人做出的每一份善意,可能早就不再是我們自己的選擇,而是被某些人早已安排好的“結果”。
我們是否還能保持對社會的信任,是否還能相信捐贈的衣物會真的到達最需要的人手里,這些問題值得重新考量!
每一個參與者,無論是在捐贈還是在購買過程中,都成了這場利益游戲的“無知參與者”。
這不僅是對個人道德的質疑,更是對整個社會公信力的嚴重沖擊。
米蘭·昆德拉曾言:
“人類歷史就是周而復始,永難逃脫魔鬼的怪圈。”
但如果說歷史是一場無法改變的輪回,那么我們在今天所面對的,卻是當下的魔鬼怪圈:
一個由當下的商業利益、虛偽公益與信任崩塌所構成的怪圈。
它不像歷史那樣遙不可及,而是日復一日,真實地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且深深影響著我們的選擇、我們的善意,甚至我們的信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