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從秦漢到明清,每個朝代的開國第一名將到底是誰?一說起這個,大家腦海里可能立馬會浮現出好幾個名字,比如韓信、李靖、徐達等等。但要真評出個“第一”,這事兒可就復雜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第一”這個標準本身就很難定。是看誰的戰功最顯赫,打的仗最關鍵?還是看誰的謀略最高超,能決勝于千里之外?又或者是看誰對新王朝的建立貢獻最大?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桿秤,所以這個話題歷來都充滿了爭議。
![]()
不過,爭議歸爭議,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將星,他們的光芒是如此耀眼,以至于大多數人都認可他們在開國時期的核心地位。
為大秦帝國掃平六合的“老成”戰神
說到秦朝的建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嬴政,但嬴政能橫掃六國,統一天下,離不開一位戰功赫赫的大將軍。
![]()
很多人可能會猜是白起,但白起活躍在秦昭襄王時期,雖然戰功彪炳,卻不是秦始皇統一戰爭時期的主要將領。真正幫助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的,是那位“老成持重”的王翦將軍。
王翦這個名字,可能不如白起那么“殺氣騰騰”,但他打的仗,可都是硬仗、關鍵仗。
當時六國之中,趙國和楚國是兩塊最難啃的骨頭。
![]()
王翦先是率軍攻破了趙國的都城邯鄲,為滅趙立下了頭功。接著,他又用反間計除掉了燕國和代國,讓秦國的北方再無后顧之憂。
而他軍事生涯的巔峰之作,無疑是滅楚之戰。
當時,秦始皇問將領們滅楚需要多少兵馬,年輕氣盛的李信說二十萬足矣,王翦卻沉穩地回答:“非六十萬不可。”秦始皇一開始覺得王翦老了,膽子小了,就派了李信去。
結果李信大敗而歸。這時候,秦始皇才認識到王翦的遠見,親自登門道歉,并把全國的兵力,整整六十萬大軍,全部交給了王翦。
![]()
王翦率領這支龐大的軍隊,沒有急于進攻,而是采取了屯兵堅守、養精蓄銳的策略,耗盡了楚軍的銳氣,最后才一舉出擊,徹底消滅了楚國。
從胯下之辱到漢室“兵仙”
王翦用赫赫戰功為秦朝奠基,但秦朝國祚短暫,很快就陷入了戰亂。
韓信的早年經歷,那叫一個落魄,甚至遭受過“胯下之辱”。但他胸懷大志,最終遇到了伯樂蕭何,并在其力薦之下,被劉邦破格提拔為大將軍。從此,韓信的軍事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
他先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神不知鬼不覺地拿下了關中,為劉邦取得了爭奪天下的根據地。
韓信打仗,從不拘泥于常規,總是能出奇制勝。他平定魏國,降服燕國,攻取齊國,幾乎是以一己之力為劉邦掃平了北方戰場。
在最后的垓下之戰中,也正是他設下的“十面埋伏”,才將西楚霸王項羽逼入絕境,最終自刎烏江。
![]()
劉邦曾這樣評價他:“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為大唐開疆拓土的“不敗軍神”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經過幾百年的風云變幻,我們來到了氣象萬千的唐朝。唐朝的開國元勛中,能征善戰者不計其數,但要論綜合能力和歷史地位,李靖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將”。
李靖早年就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真正讓他封神的,是在唐朝建立后對外的一系列戰爭。
![]()
當時,北方的東突厥是唐朝最大的心腹之患,兵強馬壯,時常南下侵擾。唐太宗李世民決心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而他選定的統帥,就是李靖。
公元630年,李靖抓住戰機,親率三千精銳騎兵,冒著嚴寒突襲東突厥的牙帳。
頡利可汗完全沒料到唐軍會神兵天降,被打得措手不及,倉皇逃竄。李靖緊追不舍,最終活捉了頡利可汗,一舉滅掉了稱雄北方多年的東突厥汗國。
![]()
這一戰,徹底解除了唐朝來自北方的威脅,讓李世民得以被各族尊稱為“天可汗”。
此后,李靖又西征吐谷渾,再次大獲全勝。他不僅實戰能力超群,還留下了豐富的軍事理論著作,是一位真正的軍事家。
說他是大唐的“軍神”,一點也不為過。
助朱元璋再造河山的“明朝長城”
時間一晃又是幾百年,中原大地在蒙元的統治下經歷了近一個世紀。
最終,一位布衣出身的英雄朱元璋在亂世中崛起,而在他身邊,也有一位忠誠勇猛、戰功卓著的常勝將軍,他就是徐達。
![]()
徐達和朱元璋是同鄉,從小一起長大,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兄弟和戰友。在朱元璋起兵的初期,徐達就是他手下最得力的干將。
他為人持重,智勇雙全,治軍嚴明,深得將士擁戴。在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過程中,徐達幾乎參與了所有關鍵性的大戰。
他一生中最輝煌的功績,當屬率領明軍進行的北伐。
公元1367年,徐達被任命為征虜大將軍,率領二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天的北京)進發。
![]()
一路上,他指揮若定,穩扎穩打,先后攻克山東、河南等地。次年,明軍兵臨大都城下,元順帝倉皇北逃。徐達兵不血刃地進入了大都,宣告了元朝在全國統治的結束。
此后,他又多次率軍深入漠北,追擊元朝殘余勢力,鞏固了明朝的邊防,被譽為“明朝的長城”。
可以說,朱元璋的江山,有一大半是徐達打下來的。
![]()
身份特殊的“攝政王”將軍
聊完了幾個漢人王朝,我們最后來看看清朝。這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它的開國第一名將是誰呢?這個答案可能有些特殊,因為他不僅是一位杰出的軍事統帥,更是一位手握重權的攝政王,他就是多爾袞 。
嚴格來說,清朝的開國過程比較漫長,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再到順治帝,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
![]()
真正讓清朝從一個地方政權變成統治全中國的大一統王朝,做出這個歷史性決策,并成功領導清軍入關定鼎中原的人,正是多爾袞。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滅亡。
當時,手握重兵的明朝將領吳三桂在山海關陷入了兩難境地。多爾袞敏銳地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力排眾議,做出了聯合吳三桂、大軍入關的決定。
在山海關大戰中,他親自指揮清軍,一舉擊潰了李自成的大順軍。
![]()
隨后,他率領清軍進入北京,以“為明朝報仇”的名義,迅速確立了清朝對中原的統治。
結語
從王翦、韓信,到李靖、徐達,再到身份特殊的多爾袞,每一位開國名將的故事都波瀾壯闊,令人心潮澎湃。
![]()
當然,正如我們開頭所說,歷史沒有絕對的“第一”。每個朝代都有許多杰出的將領,他們的貢獻同樣不可磨滅。
我們今天之所以聚焦于這幾位,是因為他們的功績在王朝建立的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