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元1433年,三寶太監鄭和在返航途中病逝。不僅為跌宕起伏的人生畫上休止符,同時宣告七次下西洋偉業完全終結。
作為屈指可數的地緣遺產,散布于南洋的幾座港口城市,努力將明朝影響維持到下個世紀。由于直接庇護喪失,命運走向各不相同,只能迎來預料之外的最終結局。
圈地背后的考量
![]()
鄭和船隊雖然花費巨大 風險卻相對較小
與后來的西方模式不同,鄭和船隊的航行全部選擇既有路線。因為不需要費力構建復雜網絡,自然沒動力為海外體系投入過多資金。
即便如此,天朝仍需扶持一批合格代理人,在各自的小塊區域內貫徹上國意志。不僅具備完善的的港口職能,還要從根本上依賴傳統天下秩序。所以,相對弱勢的邊緣政體,往往比地頭蛇們更容易獲得青睞。
![]()
并非所有錨地 都有資格被鄭和欽點
當時,不少沿海居民為逃避海禁南下。盡管不愿忍受被束縛生活,仍舊渴望某種程度庇護,以便在土著的汪洋大海中安身立命。鄭和船隊的定期抵達,恰恰符合該群體的潛在心理訴求。正因如此,鄭和非常有針對性的欽定藩屬,分別給予不同職責。其中既有處于滅國邊緣的占城、剛剛建立不久的馬六甲,也包括在廢墟中重新崛起的舊港。
![]()
那些出產奇珍異獸的偏遠角落 并不被明朝所重視
助推馬六甲興起
![]()
鄭和時代的馬六甲 更像是一座大型難民營
公元1405年,鄭和首次率船隊遠航,就停泊于尚屬難民據點的馬六甲城。當地統治者拜里米蘇拉原為三佛齊王侯,由于不敵爪哇的滿者伯夷帝國而流亡北方。
于是,明朝在當地設立官方倉庫,專門存放進口貨物和補給品。這層特殊身份,成為馬六甲急需的“護身符”。通過天朝上國庇護,可以讓大部分敵人不敢輕易來襲。同時,敏銳的中間商們紛紛前來,撐起尚未成熟的新興市場。
![]()
沒有鄭和扶持 馬六甲就沒有后來的幾百年繁榮
然而,下西洋航行終止后,馬六甲就淪為斷線風箏。當地王族只能放棄佛教信仰,改宗伊斯蘭來親近周遭土著。甚至編造出“漢麗寶公主傳說”, 強行標榜自己與天朝具有姻親關系。這才脫穎而出,膨脹為具備相當實力的區域小強。
公元1511年,象征西方海權的葡萄牙艦隊打上門來。末代統治者默罕默德無力抗衡,只能流亡外島暫避,不斷遣使明朝告御狀。可惜,上國早已失去越洋干涉能力,僅能給于安慰性質的口頭認可。原先的王室再無可能光復故土,為當初過于順利的崛起償還透支代價。
![]()
乘坐戰象迎敵的末代馬六甲王子
容忍百廢待興的舊港
![]()
鄭和與陳祖義的交戰就發生在舊港附近
與之類似,鄭和在首次航行中還落腳于過蘇門答臘的舊港。那里曾是三佛齊帝國的一分部,由于舊秩序崩潰而陷入凋敝,遂成為眾多華人流亡者的南方天堂。
按照明朝律法,這些流亡者毫無合法性可言。鄭和充分利用這一心理,巧妙采取分化策略,扶持可以合作的“戴罪立功群體”。既對不服王化的大海盜陳祖義采取軍事行動,又積極安排想接受詔安的施進卿回國落戶。乃至設立宣慰司架構,確保城市頭目僅為土司級別。
![]()
陰差陽錯之下 舊港成為明朝最南方的土司領
然而,舊港距離明朝實在太過遙遠,很難及時獲得到宗主國船只幫助。僅僅到1440年,也就是鄭和死后的第七年,就被來自爪哇的滿者伯夷兼并。當地華人為求自保,紛紛改宗伊斯蘭教,確保與遵從印度教的新主拉開距離。
此后,這座依靠流亡者重建的港口,踉踉蹌蹌保持獨立到17世紀。先后熬死滿者伯夷與大明朝,終究敵不過更為可怕的東印度公司,不得不對荷蘭殖民者投降。
![]()
舊港的華人統治階層 堅持到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臨
越南的惡性循環
![]()
信仰印度教的占城一直處于越南的軍事威脅之下
此外,鄭和船隊南下途中,還相中過位于今日越南南部的占城。這個古老的印度教王國,一直飽受北方近鄰威脅,幾乎處于亡國滅種的危機邊緣。
次年,篡位者朱棣以越南新王是靠謀反上臺為借口,悍然派兵執行全面征服。隨后設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將包括升龍城在內的整個紅河平原都納入郡縣制版圖。南方的占城人也趁機反撲,大體上恢復原先的地盤面積。
![]()
對越南的戰爭讓明朝深陷藍山起義
然而,殘酷的事實證明,對越南的軍事占領根本無助于鄭和遠航。由于船只技術進步,北部灣和海南島的中轉站價值早已喪失,完全不屬于成熟航線范疇。甚至在氣象條件允許時,連處于半島東南端的占城也不再有停靠必要。
更為諷刺的是,明朝為確保下西游航行,讓造船產能全都優先支持鄭和。反而導致南下明軍的后勤補給困難,連獲得增援的速度都相當遲緩。以至于無法迅速平定藍山起義,眼睜睜看著后黎朝光復越南,自己的直轄區深陷游擊戰包圍。
![]()
沉重的軍費開支 讓占城和越南都無法支持下西洋航行
隨著戰爭持續,鄭和船隊既無法從越南獲得供必要資源,反過來又消耗掉前線部隊的寶貴資源。這種可怕的相互拖累循環,險些讓明朝經濟完全崩潰。只是礙于朱棣本人的顏面,必須硬著頭皮執行下去。
公元1428年,明宣宗終于下令從越南撤軍,稍后又叫停下西洋戰略。后黎朝成為戰爭的最大贏家,繼續對南方的占城進行蠶食。到1470年后,徹底完成兼并工作,還引發過一場波及海南的小型難民潮。
![]()
占城最終沒能免于被越南兼并
今人回望這段歷史,或許依然會贊嘆于明成祖的雄才大略,以及三寶太監的策略精準。然而,過程中產生的破壞和失誤,總會被自帶濾鏡所美化抹除。誠然,歷史經常由勝利者書寫,但失敗的經驗教訓同樣能引起普通人共鳴。
或許,只有將過往的種種失策包裝成勝利,才能滿足某些特殊群體的宗教式想象......
![]()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