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美國豪華郵輪“RIVIERA”號在東海之上劃出一道意外的航線——避開上海,轉向釜山。1167萬元人民幣的特別港務費,成為這艘郵輪與中國港口之間的無形壁壘。
中美航運博弈已拉開序幕。10月14日起,中國正式對涉美船舶征收特別港務費,作為對美國此前對中國船舶加收港口服務費的對等反制。
![]()
美國豪華郵輪 “RIVIERA” 號在東海之上劃出一道意外的航線 —— 避開上海,轉向釜山。1167 萬元人民幣的特別港務費,成為這艘郵輪與中國港口之間的無形壁壘。
中美航運博弈已拉開序幕。10 月 14 日起,中國正式對涉美船舶征收特別港務費,作為對美國此前對中國船舶加收港口服務費的對等反制。
![]()
“RIVIERA” 號隸屬于挪威郵輪控股旗下的 Oceania Cruises 公司,總部位于美國邁阿密,完全符合中方的征收范圍,其 29175 噸的凈噸位按每凈噸 400 元標準計算,單次停靠費用恰好為 1167 萬元。
這艘 9 月 18 日從西雅圖啟航的郵輪,原本計劃在 10 月中旬抵達上海,卻在臨近海域突然變更航線,最終于 10 月 15 日停靠韓國釜山港。
![]()
航線變更直接引發連鎖反應,船上 1250 多名乘客的上海行程徹底泡湯,有人在社交平臺曬出取消通知,吐槽 “期待半年的外灘之旅成泡影”。
相關投訴量很快突破 800 起,郵輪公司被迫啟動應急方案,不僅要全額退還訂金,還要賠償乘客的誤工費和預訂酒店的損失,初步估算賠償成本已超 300 萬元。
交通運輸部此前已明確劃定紅線:未繳清特別港務費的船舶,海事管理機構不得為其辦理進出口岸手續,“RIVIERA” 號的轉向實則是中方反制措施落地后的首個顯性結果。
![]()
這場航運爭端的導火索早在 2025 年 4 月便已點燃。4 月 17 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啟動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 301 調查,宣稱中國在這些領域存在 “不公平競爭”,經過半年調查后于 10 月 14 日正式實施收費措施。
美方打著 “保障供應鏈安全” 的旗號,對中國企業擁有、運營的船舶及中國建造的船舶加收港口服務費,收費標準按凈噸位計算,中國實體運營船舶每凈噸需繳 50 美元,中國建造船舶每凈噸繳 18 美元,一艘 10 萬噸級貨輪單次靠港費用可達 500 萬美元。
![]()
面對美方的單邊主義行為,中國迅速作出回應。9 月 29 日,國務院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在第四十八條中明確規定遇有歧視性措施可依法反制,為反制措施提供法律依據。
10 月 10 日,交通運輸部發布公告,宣布同步對美船舶征收特別港務費,收費標準與生效時間均與美方形成對等回應,10 月 14 日《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實施辦法》正式落地實施。
中方的反制措施并非簡單的 “一刀切”,而是顯現出精準的設計思路。征收范圍明確指向美國關聯船舶,包括美國旗幟、美國建造或美國企業擁有運營的船舶,尤其將美國企業或個人直接、間接持股 25% 以上的船舶納入其中,精準覆蓋了華爾街資本掌控的航運資產。
全球航運大數據公司 VesselValue 的數據顯示,美國作為全球第四大船東國,航運資產超 1164 億美元,其中 40% 由摩根大通、貝萊德等巨頭掌控,這些資產大多符合收費標準。
![]()
收費標準采用梯度設計,2025 年以每凈噸 400 元為起點,2026 年升至 640 元,2028 年將達到 1120 元,這種漸進式調整既體現了反制力度,也為后續談判預留了空間。
規則同時明確,同一艘船一年最多繳納 5 次費用,同一航次掛靠多個港口僅在首個港口收費,避免了重復收費造成的過度影響。
更具靈活性的是豁免條款的設置:在中國建造的船舶、空載來華維修的船舶可申請費用豁免。這一規則讓皇家加勒比的海洋光譜號受益,因其在中國船廠建造,10 月 17 日順利停靠上海港未受影響,同時也吸引全球船東更傾向于選擇中國造船產業鏈。
![]()
“RIVIERA” 號的遭遇并非個例,越來越多美資船舶開始調整航線規避費用。
丹麥馬士基集團和德國赫伯羅特公司均有船舶改道,其中赫伯羅特一艘集裝箱船取消寧波停靠計劃,改為前往韓國釜山,馬士基則將原定經寧波轉運的貨物轉移至釜山港處理。
這些受影響的船舶均非中國制造,無法享受豁免政策。
![]()
美國郵輪業正面臨兩難困境,嘉年華、皇家加勒比和諾唯真三大美資巨頭在亞太市場的營收中中國占比近三成,而中國年均郵輪客源超 300 萬人次,上海港更是亞洲重要的郵輪樞紐,放棄這一市場意味著航線網絡出現重大缺口。
但繼續停靠就要承擔高額費用,以 “RIVIERA” 號為例,其單航次凈利潤通常在 200 萬至 300 萬元之間,1167 萬元的費用足以吞噬三到四個航次的利潤,若按 2028 年標準計算,單次繳費將達 3267 萬元,全年 5 次停靠費用高達 1.63 億元。
![]()
市場空缺正被其他玩家快速填補。中資郵輪 “鼓浪嶼號”“愛達魔都號” 迅速增加上海港停靠頻次,10 月 14 日后預訂量環比增長四成;歐洲郵輪企業也趁機發力,地中海郵輪的 “輝煌號” 因懸掛馬耳他旗無美國背景,繼續正常停靠上海港。
美方試圖通過收費保護本土造船業的算盤同樣落空,美國民用船廠僅剩 7 家,造船能力不足中國的 1/230,且嚴重依賴中國零部件,中方的豁免政策進一步吸引國際訂單流向中國。
![]()
10 月 16 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就此事表態,指出美方 301 調查是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行為,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和《中美海運協定》平等互惠原則,不僅損害中國產業,還會抬高美國通脹、影響美國港口就業。
發言人強調,中方多次磋商未果后實施反制是必然選擇,責任完全在美方,中國正計劃聯合歐盟、日本、韓國在 WTO 框架下起訴美國。
![]()
國際航運界也在凝聚反對單邊歧視的共識,船東協會推動成立國際航運公平聯盟,呼吁維護航運市場公平秩序。
美國海事咨詢公司 Cavalier Shipping 負責人詹姆斯?萊特伯恩分析指出,中方措施的實際沖擊可能更廣,因航運公司股權結構復雜,不少歐洲公司可能由美國基金私有持股,導致受影響范圍難以完全測算。
部分航運公司已開始通過調整董事會結構規避風險,美國上市油輪船東 Okeanis Eco Tankers、中國香港上市的太平洋航運均有董事辭職,被業內解讀為為降低政策影響調整企業架構。
![]()
這場圍繞港口費的博弈已超越單純的費用爭議,成為全球海運秩序重塑過程中的重要注腳。
“RIVIERA” 號在釜山港靠岸時,船上乘客或許還在抱怨行程變更,他們未必清楚,腳下這艘郵輪的轉向,正是大國競爭中規則話語權爭奪的一個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