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貓姐
圖片 |網絡
本文字數 |1590
這是老陸不老為你寫的第291個故事
01
村上春樹說過一句話,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就連斯坦福大學發表的一項研究也顯示,人體確實存在“斷崖式衰老”節點,分別是34歲、60歲和78歲,他們分析了4263名18-95歲健康志愿者的血漿樣本,用高分辨質譜定量了近3000種血漿蛋白。
發現在34歲、60歲和78歲,血漿蛋白水平發生了驟變。
我總以為衰老是慢慢熬出來的,直到某個瞬間突然發現:眼角的細紋練成了片,爬樓梯時膝蓋開始發響,熬夜后的精神再也回不到從前。
其實人生并非勻速走向衰老,藏著3次明顯的“斷崖式下跌”,每一次都和我們的生活習慣緊緊綁在一起。
前段時間跟表姑聊天,她說這幾年越來越覺得身體某些功能在走下坡路了,不說其他的,連飯量都比以前小了很多,說明消化系統沒以前好了。
表姑生孩子比較晚,大概在35歲前后才生的孩子,在35歲之前她能吃能喝能跑,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早期她是車站的收費員,每天從早上六點到晚上七八點,不帶停的工作都不會覺得累,下班回家還要洗衣做飯打掃衛生。
但生了孩子的那一年開始,她總覺得身體開始變得虛弱了起來,或許是月子期間沒顧好自己,渾身都覺得酸痛,幾年后又得了風濕,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差了一大截。
生一次孩子,真的讓人從“鬼門關”走一圈,以前我沒感受過,所以對生孩子沒什么概念,直到我懷孕后,才理解到懷孕生產的不易,光是從懷孕期間就開始產生累感了,更別說生產、產后了。
就算不生孩子,正常人到了35歲前后,多多少少都會有點疲倦感。
以前吃火鍋喝冰飲毫無壓力,現在稍微貪嘴就腸胃反酸,久坐后起身,腰頸會傳來一陣刺痛,得緩幾秒才能站直,這不是矯情,是身體在提醒,代謝速度已經悄悄降了檔,再拿年輕當資本揮霍,衰老只會來得更快。
如果不注意保養,35歲前后的眼角紋會越來越深,我那天對著鏡子仔細端詳,我笑起來眼角處的細紋已經好幾條了,眼圈周圍還有些斑點,和十幾二十歲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也不敢大吃大喝了,稍微放縱一點,身體就開始大聲抗議了。
02
第二次斷崖,常常出現在50歲左右。
我媽在四十多歲的時候,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能干,無論是彎腰在田里栽秧苗,還是肩扛六七十斤的玉米,她都不費勁的能扛起來,四十多歲正值中年,身體功能都還算不錯,面貌也不算太老。
直到她到五十歲之后,某次我回老家見到她,好像一下子蒼老了很多,頭發開始白了一些,臉部也衰老的厲害,整個人像是加速了衰老按鈕一樣,她爬幾層樓開始喘的厲害,記憶力也變差了很多。
以前她會縫紉、織布、針線活兒,家里有個老式的縫紉機,她經常坐在縫紉機面前自制一條裙子或者背包之類的,縫縫補補把舊衣服變成另一種樣式,但五十歲之后,我就很少見她再用那臺縫紉機了,有次她坐在堂屋外,戴著一副老花鏡穿針,足足穿了十分鐘才成功。
這階段的衰老最“實在”,它不再是表面的皺紋,而是身體機能的集體“減速”,骨骼變脆了,心臟跳得慢了,連免疫力都大不如從前,稍微受涼就容易感冒,前些天降溫,她說已經連續兩周都沒什么好轉。
第三次斷崖,往往是在70歲之后,就如我奶奶一般。
落在“握不住的日常”里面,奶奶過了70歲連系鞋帶都要花上好幾分鐘,這時候的衰老,藏在每一個細微的日常里,端杯水手都會不自覺發抖,就連日常的做飯也變成了一種困擾,它不是突然降臨的“風暴”,而是前兩次衰老積累下的結果。
是身體在告訴我們:該放慢腳步,好好善待自己了。
其實,衰老從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總在忽視它的信號,35歲時別總透支身體,50歲時多關注體檢報告,70歲后學會坦然接受變化。
與其等“斷崖”到來時焦慮,不如從現在開始就好好吃飯、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對抗衰老的方式,從來都不是留住時光,而是珍惜每一個當下的自己。
關于我
這是一個小號(老陸是我老公)
我現在是文字職業者
也是個剛懷孕的孕媽媽
寫作、閱讀、情感體會及成長感悟
我的另一個賬號:愛吃糖的貓cat
希望我的文字能帶給你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