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有人以為烏鴉就是黑不溜秋叫喚兩聲的倒霉鳥,人家可是動物界里的“高智商代表”,聰明程度甚至能比肩鸚鵡。
它們不光聰明,還有收藏癖,專愛收集亮晶晶的小玩意兒,玻璃珠、鋁箔紙、鑰匙串,看見就往窩里搬,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
其實烏鴉這種行為早被科學家盯上了,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歐就有研究團隊在瑞典和芬蘭觀察寒鴉、禿鼻烏鴉的行為,發現它們確實頻繁撿拾反光物體帶回巢區。
后來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所也證實,這種傾向在鴉科鳥類中相當普遍,尤其是年輕的烏鴉,在探索環境時特別偏愛移動或反光的東西。這不是因為它們認得“值錢”,而是大腦發育決定的本能。
![]()
烏鴉的腦體比接近某些靈長類動物,前額葉皮層發達,天生好奇,對新奇刺激特別敏感。亮晶晶的東西會反射光線,產生動態視覺信號,就像咱們刷手機停不下來一樣,烏鴉一看就上頭。
它們叼回去不是為了“收藏升值”,純粹是“好玩”“沒玩過”。就跟小孩撿瓶蓋、彈珠一個道理,圖個新鮮。
烏鴉的窩修得賊講究,一般都在高樹杈上或者懸崖縫里,人想上去,一不小心就得摔個跟頭。國內記錄顯示,大嘴烏鴉平均筑巢高度在8到15米之間,有些甚至超過20米。
![]()
更麻煩的是烏鴉記仇那是出了名的。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做過實驗,戴面具抓過一次烏鴉的人,哪怕換身衣服再出現,烏鴉照樣哇哇叫著俯沖攻擊,這警惕性,比小區保安還強。
你要真敢去掏它家,全家老小齊上陣,邊飛邊拉屎,追你兩條街都不帶喘氣的。而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里,雖然普通烏鴉(如大嘴烏鴉、小嘴烏鴉)屬于“三有動物”——也就是有益、有重要經濟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但明文規定禁止隨意獵捕、破壞巢穴。
真被抓了,按《野生動物保護法》輕則罰款,重則負刑事責任。你說圖這點破爛兒值當嗎?
![]()
再掰扯掰扯烏鴉到底撿了啥。你以為真是金銀財寶?打住!野外調查數據顯示,烏鴉收集的“寶貝”90%以上都是人類丟的垃圾碎片:啤酒瓶蓋、碎鏡子、塑料片、易拉罐拉環,頂天了撿個舊發卡。
別說金項鏈了,連塊像樣的鐵疙瘩都少見。為啥?因為普通人哪會把貴重物品隨便扔野外?就算真丟了,早被人撿走了,輪不到烏鴉。
![]()
英國劍橋大學長期追蹤城市烏鴉行為,發現它們偏好藍色和銀色的小物件,不是因為識色,而是這些顏色在自然環境中對比強烈,更容易吸引注意力。
換句話說烏鴉根本分不清金和銅的區別,它只覺得“這玩意兒閃,好玩”。你要是拿個嶄新的不銹鋼勺子晃它眼前,它保準撲棱著翅膀搶著要。
![]()
其實烏鴉這些行為,背后是一整套復雜的認知能力在支撐,它們不僅能使用工具,還能理解因果關系。
日本曾有個著名實驗,烏鴉看到水位低夠不著食物,居然知道往瓶子里丟石子讓水位上升,這可是連三四歲小孩都不一定能想到的邏輯。
![]()
它們的社會結構也復雜,會合作、會傳遞信息,甚至能通過叫聲“告訴”同伴哪里有危險。正因為這么聰明,才容易適應城市生活,在垃圾桶翻食、在紅綠燈前等車流停下過馬路。
而撿亮晶晶的東西,不過是它們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就像孩子拆玩具看里面咋動的一樣,烏鴉也在用嘴和爪子“試錯”,建立對環境的認知地圖。
![]()
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