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為豆包AI生成
創作者與AI之間的“相恨相殺”
撰文/黎炫岐
編輯/李覲麟
排版/Annalee
國內的AI創作平臺又添一名猛將:阿里巴巴AI旗艦應用夸克近日發布全新AI創作平臺“造點”。平臺集成AI生圖與AI生視頻兩項核心能力,率先接入通義萬相Wan2.5,成為國內最先支持音畫同步視頻生成的平臺之一。
至此,從騰訊的元寶、字節的豆包和即夢,到快手的可靈,再到如今的造點,AI創作已然成為未來的一大趨勢,而平臺之間的酣戰也愈演愈烈。
與此同時,內容創作者卻似乎并未因此獲益,反而陷入了“自證不是AI”的漩渦。從為了自證而錄屏作畫的畫師,到不斷申訴圖片為本人的博主,再到此前被質疑用AI寫推薦語的方文山,被鑒AI的創作者越來越多。
或許,創作者與AI之間的“相恨相殺”,是AI發展進程中繞不開的一環。而如何減少“誤傷”,則成為了平臺和用戶不得不面臨的新課題。
多方激戰,AI創作漸成“基操”
當阿里推出的全新AI創作平臺“造點”,被稱作阿里版“即夢”,這意味著即夢與可靈之間的對戰格局或將被撼動。
尤其是,造點和即夢、可靈一樣,重在AI生圖和AI視頻功能,且均主要分為三大模塊,即AI創作、我的和靈感。
![]()
圖片來源:小紅書
在“靈感”標簽頁面,造點已有多種AI創作作品,除最新、精選分類外,還有“十一”、“AI特效”、“二次元”、“AI短劇”、“人像”、“壁紙頭像”和“寵物”等分類。內容上既有夸克AI官方作品,也有用戶上傳作品。
其中,造點的AI生圖功能提供了風格、尺寸、智能潤色和特征詞4項設置,幫助用戶使用。風格包括默認、3D、兒童繪本、春日人像、苦命小人等,特征詞包括對人像、鏡頭視角、光線、風景、結構、動態氛圍和質感細節的多種描述詞。而AI視頻功能則可以導入圖片然后進行描述生成視頻,也可以直接輸入文字生成視頻,造點同樣提供了尺寸、智能音效和智能潤色3項設置幫助用戶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AI生成視頻需要使用積分,積分可通過完成簽到等任務領取,也可充值,充值規則為10元可購買100積分,以此類推。此外可加入會員,標準會員單月價格為48元,每月可獲得800積分,高級會員188元每月,每月可獲得3600積分。
![]()
造點的會員制度
不過,相較而言,目前即夢和可靈的功能更為多元。即夢除了AI生圖和AI視頻這兩項功能之外,還有數字人和動作模仿等功能,并在今年相繼上線了智能多幀、圖片4.0等功能,借助這些功能,創作者能夠一鍵生成自然流暢的長鏡頭、主體一致的多場景、能唱能跳的數字演員;可靈則還有風格轉繪、對口型、AI音效、多模態編輯等功能。
此外,由于身為“后來者”,造點的數據暫時遠不及即夢和可靈。點點數據顯示,自造點AI上線至今,其大陸市場蘋果端預估日下載量由50次左右上升至近400次。而即夢AI日下載量維持在20萬次左右,可靈AI日下載量由9000次左右下滑至7000次左右。
事實上,即夢和可靈在此之前已不斷展現AI創作的能力。
就在造點上線當天,第3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上,一場名為“未來影像”的AI電影國際峰會中,展映了5支AI短片。這些短片來自“未來影像計劃”全球征集活動,由來自中國、韓國等地的創作者使用即夢AI等AI工具獨立完成。
更早些時候,在火山引擎大會上,也曾展示過兩個即夢創作者的 AI 短片,其中一個就是今年 7 月份上線的科幻短劇《覺醒》,當時在抖音單日點贊破 40 萬。
同一時期,快手的可靈也打造過一部《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其導演陳坤還曾透露,AI讓短劇的制作周期從通常的3~6個月縮短到了2個月,成本達到傳統制作的1/4以下。
總之,多家文生圖AI和文生視頻AI工具的競爭與迭代升級,似乎正讓AI創作成為基本操作,并往往指向一個平臺和創作者雙贏的未來。
空口鑒AI,創作者忙于自證
不過,從創作者的角度而言,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被鑒AI是每個小畫師的必經之路嗎?”不久前,小N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一篇筆記,提及自己被鑒AI的經歷。她很無奈地表示,“本底層小畫手自認還完全沒達到成熟AI的畫技,竟然也被鑒了AI,一時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生氣。”
令小N慶幸的是,由于她被鑒定為AI的圖是一張不是很成熟的光影練習圖,大部分作畫過程都存入procreat,并且當時為了練習打過幾版不同的光,足以證明是活人作畫,“我自己也堅決抵制使用AI卻假裝自己畫的之類的行為,但還是希望空口鑒AI的情況能少一些,至少能說出畫面哪里不合理……不然小畫手認認真真畫了一幅畫,又興致勃勃發出去,結果收到的唯一一條回復是‘AI?’”
鋅刻度留意到,繪畫創作已經成為被鑒AI的重災區。在微博、小紅書等平臺,有不少畫師因為被質疑用AI作畫而被匿名“投稿”或“避雷”,陷入自證困境。
![]()
圖片來源:小紅書
其中,在小紅書上,有畫師發布筆記稱自己曾在微博上被鑒AI,不得不去私信對方,提到“我兩年內一直在開直播,主頁也有繪畫過程,不知道哪里還有像AI的地方,如果誤鑒,請你跟我道歉。”而在最后,該畫師也僅僅得到了一個道歉。
“現在空口鑒AI根本沒有成本,但對畫師的影響很大,一方面必須要留存很多作畫證據,從圖層到作畫視頻,另一方面如果是被匿名鑒AI,你都不知道找誰去澄清,對畫師的口碑影響很難挽回。”小N表示。
不僅是畫師,許多文字創作者近期也飽受質疑。其中,一名播客主創近日就曾發布微博提到自己“被冒犯了”,因為其說話風格被指“很像deepseek的說話風格。”該博主表示,“沒想到要自證‘人不是機器’的時代這么快就到來了……活人創作者已經很難了,我們一方面要提防自己的聲音、文字故事被當成語料庫去喂給AI,另一方面還要隨時自證自己不是AI。”
![]()
就連方文山此前為歌手鄧紫棋新書寫的推薦語,也被網友質疑“一眼AI”“AI味太濃了”,甚至還有一名網友將這篇推薦文上傳到了paperpass進行AIGC檢測,顯示AIGC總體疑似度55.41%,但這些檢測模型是否靠譜,又引發了新一輪爭議。
平臺“誤傷”,讓創作者談AI色變
除了畫師和寫作者以外,許多顏值博主和美妝博主也面臨著同樣的創作困境。尤其是,如果說個體的鑒AI還是小面積的“誤傷”,那平臺鑒AI則可能會對創作者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為了防范利用AI實施詐騙和侵權等各類不法行為,9月1日起,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發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將施行。該辦法明確,用戶發布AI生成合成內容時應主動聲明并進行標識,網絡平臺也有責任對AI生成內容進行標識,提醒用戶注意識別。
![]()
多名博主發現自己的作品被貼上AI標識
最近,不少博主發現,自己發布的照片下被平臺標識“作品含AI生成內容”或“疑是使用了AI生成技術,請謹慎辨別。”同時作品被限流,甚至下架。此前,就連小米集團CMO許斐也曾發微博稱,自己發的視頻內容被抖音判定“疑似AI生成,請謹慎鑒別”,直呼“把我整不會了”。
對此,博主們能采取的措施大多有兩條,一條是申訴,“但有可能你申訴后去掉了提醒標語,隔一段時間又會有這樣的提示。”另一條則是刪除原來的內容重新發布,“但也會對流量有所影響。”
至于各平臺鑒定AI的具體標準是什么?
《抖音關于升級AI內容標識功能的公告》提到,使用AIGC技術輔助創作本身不違反平臺規則,是被允許的行為。但需注意,若利用該技術生成和發布虛假、侵權、低俗博流量等內容,則會違反平臺規則,平臺將根據法律法規和平臺規則進行處置。
而AIGCLINK發起人、微軟MVP、零氪云聯合創始人占冰強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各平臺采用的AI識別技術不同,常見的有特征識別,“但因為AI生成內容與人類創作日益接近,且現在的人類輸出內容中本身也包含了大量AI生成的原始資料,難以區分,導致該技術效果有限。”
簡言之,當目前的AI生成判斷機制尚不完善,很容易出現對內容創作者的“誤傷”。而用戶空口鑒AI,則進一步激化爭議。
于是,盡管各大平臺在推廣AI工具時,更多強調著人機協作的價值。但一邊是AI創作平臺的不斷迭代,一邊卻是創作者一旦被貼上AI標簽便飽受質疑。如此種種,使得AI創作平臺助力創作者的初心難以落地,反而讓創作者們談AI色變。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的實施,AI生成內容的標識將逐步規范化。但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更細致的行業標準、更公平的流量分配機制,以及對原創權益更有力的保護。
或許,平臺的競爭不應只是技術的軍備競賽,更應是一場關于如何更好地服務創作者、繁榮創作生態的競爭——在技術的浪潮中,讓AI與創作者實現真正的共贏,而不是讓這場酣戰,最終以創作者的集體受傷收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