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我總覺得旅游就是一場“地理大冒險”——每到一個城市,就像在地圖上點亮一塊拼圖,心里暗爽:“看!我又解鎖人生新成就!”那時候,自駕318川藏線,一路開進拉薩,腎上腺素飆升,感覺全世界都在腳下。
可后來呢?古鎮古巷逛多了,感覺像在逛“全國統一商業街”;
網紅墻拍多了,照片里只剩人山人海;雪山草原看多了,連朋友圈都懶得發。
以前覺得獨庫公路是“人生必駕”,現在一看,不就是條盤山公路嗎?跟城市里堵車的高架橋也沒啥本質區別。
旅游久了,確實會“審美疲勞”。但你說不出去吧,又渾身難受——老窩在同一個地方,日子像白開水,總想換個地方透透氣。
不過現在,我對“出去走走”這事兒,心態完全變了。
第一,不追網紅了。?
以前出門前,必做攻略:5A景區打卡、4A景點必去,生怕漏掉一個“人生必去”。現在?隨緣!遇到個路邊小攤,能蹲著吃半天;看見片野花田,能拍照拍到手機沒電。
![]()
第二,不強求“完美體驗”了。?
以前為了看“日照金山”,凌晨三點爬起來守候,結果等來一片陰天,氣得直罵“老天爺不給面子”。
現在呢?看到了是驚喜,看不到也不糾結——畢竟風景不是KPI,何必跟自己較勁?
![]()
第三,旅游從“任務”變成了“生活”。?
以前覺得“去的地方越多,人生越圓滿”,現在發現,走馬觀花100個地方,不如在一個地方住上幾天,和當地人聊聊天,看看菜市場里的煙火氣,聽聽小巷里的方言俚語。
說到底,旅游這事兒,和人生一樣,是個“做減法”的過程。
![]()
年輕的時候,總想“擁有更多”——朋友越多越好,景點越全越好,朋友圈越熱鬧越好。
可到了30歲才明白,?真正的快樂,不是“擁有多少”,而是“留下多少”。?
就像交朋友,100個酒肉朋友,不如一個能半夜打電話的知己;
就像旅游,100個打卡地,不如一個讓你想“再回來”的地方。
現在,我每年只去一兩個地方:
華北的太行山,南方的雪峰山,東北的長白山……選一個地方,慢悠悠地住幾天,看看山,聽聽水,和當地人聊聊天。
旅游的終極意義,不是“我去過”,而是“我感受過”。?
最后,奉勸各位“旅游狂魔”:別把旅游當任務,別把景點當KPI。
真正的旅行,是讓生活慢下來,讓心靜下來。?
你的向往的旅游是什么樣子的,看我頭像我們來聊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