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個發小,叫阿健。我們從小一起長大,他是那種典型的“有沖勁”的人。上大學的時候,他就常說:“我一定要在大城市買房,哪怕貸款三十年,我也要有個自己的窩。”
那時候我覺得他挺有志氣的。畢竟我們小地方出來的人,誰不想在大城市扎根?
2019年,他在廣州番禺買了一套房,總價330萬,首付100萬,貸款230萬。那天他在群里發了朋友圈,配的文字是:“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家,奮斗的人生值得!”底下一堆人點贊、祝賀,連我都被他那股勁兒感染了。
剛買房那會兒,他整個人都是往上沖的。工作特別拼,連周末都加班。他說要早點升職加薪,這樣每個月還房貸也能輕松點。那時候他笑得很自信,喝酒的時候拍著胸口說:“房子是男人的底氣,辛苦幾年就過去了。”
可沒想到,僅僅幾年時間,他整個人變了。
2021年房價開始往下走,他那套房現在比買的時候跌了七八十萬。更糟的是,去年公司業務不景氣,他工資被砍了三分之一。以前還能松口氣的房貸,現在成了壓在他心口的大石頭。
我有次去找他吃飯,他整個人都瘦了一圈。點菜的時候,服務員剛拿菜單來,他就說:“別點太多,吃不了浪費。”說完還笑了笑,但那笑特別勉強。
吃飯的時候他跟我說:“我現在每個月最怕的就是25號。”我問為什么,他嘆口氣說:“那天是還房貸的日子。扣款短信一來,我就覺得自己快喘不過氣了。”
他說,以前他花錢挺大方的,朋友聚會、請客吃飯都不皺眉。現在一杯奶茶都得猶豫半天。買衣服要看打折不打折,連地鐵都比以前多走幾站,為的是少換一次線。
我問他老婆的情況怎么樣,他苦笑了一下,說:“她比我還焦慮。我們原本計劃要個二胎,現在也不敢想。就怕多一個孩子,生活徹底崩盤。”
那一刻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一個原本陽光、開朗、敢拼的男人,現在被房貸壓得小心翼翼地過日子。
其實阿健這樣的例子,我身邊太多了。
以前大家一談到買房,眼睛里都亮著光。覺得只要有一套房,生活就穩了,未來就有方向了。可是幾年過去,房子沒帶來安全感,反而讓人陷入焦慮。
我同事小吳,前年買的房,首付掏空了家里所有積蓄,還借了親戚的錢。剛拿到鑰匙那陣,他興奮得天天去工地看裝修。可現在每個月房貸一扣完,就剩幾千塊,孩子生病都得刷信用卡。
他有天喝多了,對我說:“我現在最怕的是生病。只要一病,房子就供不起。”
其實說到底,我們這代人,都被“房”綁住了。買的時候信心滿滿,以為是改變命運的起點;供著供著,就發現這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戰斗。
有房的人,每個月都在為銀行打工;沒房的人,又被逼著追趕。大家都在焦慮,只是方向不同。
以前父母那一輩買房,是為了安家;我們買房,是怕被時代拋下。
可時代從沒等過誰。房價跌的時候,沒有人伸手拉你一把。銀行照樣扣錢,生活照樣要繼續。
阿健現在幾乎不發朋友圈了。以前愛曬生活、曬車、曬房、曬出差照片。現在朋友圈只有孩子的照片,連文案都簡單:“平平安安就好。”
那天我離開他家時,他送我到電梯口,突然問了一句:“你說我是不是太早買房了?”
我沒回答。因為我知道,這個問題沒意義。早也好,晚也罷,普通人永遠都逃不開那個循環——拼命賺錢,拼命供房,拼命生活。
一套房子,改變了太多人的命運。它讓人努力、讓人焦慮,也讓人慢慢失去了生活的輕松。
我常常在想,我們這一代人,什么時候才能不再被房子捆住?什么時候能不再因為一套房,活得小心翼翼?
也許那天很遠,也許永遠都不會來。
一套房子,讓多少人從意氣風發變得小心翼翼。
有的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有的被債務掏空了希望。
而我們,都還在這條路上,一邊咬牙,一邊假裝沒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