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有些現實,冷到令人發抖。深圳一個90后女業主小曾(化名)說,她那套房子貸款本息超過了650萬元,而如今市價只剩360萬元。也就是說,房貸比房子還要多近300萬。她每月兩套房月供超3萬元,房市卻像冰河時代的冰層,裂得越來越深。
![]()
“房貸倒掛”這四個字,像一把冰刀,狠狠地割進無數人的日常。所謂倒掛,就是房子買得比現在值的多,還貸數額比房子賣掉能得的數額多。你朝氣蓬勃、滿懷憧憬賣房裝修買房,結果房子成了債務的枕頭,壓得你喘不過氣。
小曾算是典型的“高位上車”買房族。2020年,她買了第三套、600多萬元的三室一廳;首付200來萬,貸款400來萬,加上利息,本息累計已超650萬。如今市場價只360萬。那段房價7.5萬元/㎡的紀錄,如今已跌至3.15萬元/㎡。數據背后,是一個個還貸壓力、擔心被套的年輕人的焦慮。
另一位陳陳(化名)也一樣。2019年為了孩子上學,他買了總價235萬元的房;貸款162.5萬,實際貸款總額346.24萬,月供9617元。他算了筆賬,每天一睜眼,就是欠銀行316元。而如今小區同戶型放盤單價約2.1萬元/㎡,他想賣155萬元,卻連本都難回。放盤里寫滿軟肋:首付全包、手續我付,但價格一再跳水。
這些案例是高壓縮版:房價從高峰狂飆后回落,貸款卻穩穩在那。你買房那年行情好,銀行給你貸款、開發商給你炒,媒體夸你有眼光。可行情變了,政策變了,你成了被背棄的一環。
很多人把“斷供”掛在口邊,以為房貸倒掛必然導致斷供。但真相沒那么簡單。法律人士說,正常貸款人都是愿意還款的,斷供主要出現在“高評高貸”、手握多套房、杠桿極高、收入卻大幅下滑的極少數人里。房市寒冬里,累的是買房的你,不是那些操盤者。銀行也不是坐視不管,他們已啟動紓困措施:延長貸款期限、降利率、緩沖期免本息等。可這些措施像是給漏水的房子貼了膠帶,治標不治本。房貸倒掛不是銀行的鍋,更不是一夕可解,它是你我共同面對的結果。
![]()
其實,倒掛從來不是某一戶人的悲劇,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房價飆到頂端那幾年,多少人喊要買房、要改善、要上車。政府喊穩房價、遏泡沫,可當購買熱潮提前-大潮退去,房市不是你跌下去,而你還在原地“借貸站崗”。況且,很多買房人不是專業投資者,而是普通家庭,他們不是賭房價翻倍,而是希望“住得好一些”。結果住成了負擔。
更深層的邏輯是:房價高企+貸款寬松=風險時代。當房價一路漲、貸款寬、政策松,那些買房人的腳步飛快。但當市場方向反轉、貸款負擔仍舊沉重,那些腳步變成沉重的腳銬。飛機起飛容易,緩降困難更長。房市也是如此。
小曾每月還3萬多,家庭收入下降、生活開支上升,賣房中介說:砍價大刀揮起,可能不到3萬元/㎡。她猶豫,要不要賣?賣的話賠得更狠,不賣的話繼續還工資型房奴式生活。她說得直白:“我想減輕家庭負擔,但賣房要大虧。”這就是現實中的糾結:房子是“資產”,也是“負債”;它可以給你生活承諾,也可能給你壓迫。
數據也在印證二手房價格持續下行,百城二手住宅均價環比下跌0.84%,同比下跌7.60%。二手房掛牌量高、成交緩、調價慢,這些都是倒掛的孕育土壤。新房仍有上漲,但那是另一場游戲。倒掛主要出現在被高位購入、貸款大、市場流動性差的那一塊。倒掛不是個人的失敗,貸款不是問題,問題是你用高價買進,用貸款撐起的房子,在市場潮水退去時,你獨自站在干涸的沙灘。銀行、政策、開發商、媒體,都曾鼓勵你沖刺。可當風向改變,你成了被棄的受害者。
![]()
這樣來看,小曾、陳陳的案例,其實是一種警示。不是叫你不買房,而是提醒你:買房前必問三個問題,這個房子買完后,我還能過日子嗎?我如果賣,會不會大虧?我如果收入下滑,會不會斷?答案如果有一個偏向危險,那就要謹慎。想想那句話:房子貸款650萬,市價僅360萬。貸款比房子還多,這個邏輯現實得讓人咽不下口水。房子從帶來“夢想”變成“負擔”,從“安全”變成“高壓”。你成了銀行系統的一部分,而不是家的一部分。
但也別徹底絕望,倒掛說明市場在調整,制度在修正。政府開始強調房地產高質量發展、推進風險有序化解。二手房市場下行中,新房調控啟動中。倒掛是裂縫,也是轉機。裂縫打開后,陽光才能照進來。當越來越多年輕人看見貸款比房子多的那道傷口,也許會更謹慎。房子仍是家,但不該成為牢籠。貸款仍是工具,但不該成為枷鎖。房價可能跌,那就更要把能承受、能生活、能流動放在第一位。
貸款歸貸款,生活歸生活。房子是容器,不是監牢。還清貸款之前,你也別把自己鎖在房子里。貸款650萬、市價360萬的故事,提醒我們:買房之前,先問問自己,我的背后是生活,還是壓力?如果你選擇了后者,那就像裝滿垃圾的容器,無論你往里加多少名牌、多少夢想、多少宣傳,都壓不住那份沉重。要變好、要輕松,可能不是買第二套房,而是問問,第一套房是不是把你綁得太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