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動小手
點個 關注 ~
2025 年末,AI 漫劇已不再是概念性的探索,而是演變為一場席卷內容產業的現實風暴。
10 月 20 日,“劇漫星河|重慶站 —— AI 漫劇生產流程解讀大會” 聚焦 AI 漫劇工業化生產。大會設主論壇分享會、麥芽傳媒深度游學及圓桌交流,邀火山引擎、麥芽高管等嘉賓,剖析全產業鏈、發布獨家數據、對接資源,面向技術團隊、影視機構等,旨在推動行業標準化,助力 AI 漫劇進入工業化深耕期。
在這次行業大會上,除了主理人唐朝和帥總,還有來自產業鏈各環節的資深從業者——包括巨日祿 AI 創始人杰夫、麥芽副總裁老羊、炬核智能創始人李曉曦、友和文化 AI 漫劇負責人等頭部主體。
他們的分享揭示,AI 漫劇不僅僅是一種新的內容形式,更是一場關于生產效率、商業模式乃至文化創造范式的根本性變革。本報告將綜合各位嘉賓的核心觀點,深入剖析 AI 漫劇的行業現狀、核心驅動力、演進路徑與終極未來。
![]()
01
行業現狀:野蠻生長的1.0時代,紅利與危機并存
當前,AI 漫劇行業正處在被稱為“1.0時代”的早期爆發階段。唐朝以其宏觀視角,清晰地概括了這一階段的四大特征:供給不足、題材稀缺、門檻極低、人才稀缺。
1.供需失衡下的巨大紅利:唐朝指出,目前平臺每天上線的 AI 漫劇僅約 200 部,相對于龐大的市場需求是“遠遠的供給不足”。這種供需失衡構成了早期的暴利窗口。他列舉了多家公司,通過月產千部“推文”(即基于爆量文案的簡筆畫漫劇),實現了月純利千萬級的驚人收益。帥總提供的數據佐證了市場的快速增長:從 8 月到 10 月,平臺月度上線漫劇數量從約 3000 部激增至近 6000 部,10 月上半月的產量已接近 25 年 1 至 4 月的總和,顯示出行業驚人的加速度。但目前已經有頭部漫劇企業顯現,并且保持穩定增長的產能。在圓桌會階段,友和文化的 AI 漫劇負責人高旭表示,他們目前一個月的產量大概在 50 部以內。從趨勢上看,AI 漫劇未來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2.多元賽道與成本收益模型:根據唐朝的劃分,當前市場主要存在三大垂類,其成本與收益模型迥異:
◎簡筆畫:主打“沙雕”等垂類,成本極低(幾百元一部),收益上限可達數十萬。但唐朝預警,其生命周期“不會超過半年”,因其依賴公共爆款素材,紅利期將隨供給劇增而迅速消失。
◎沙雕漫:正處于熱門賽道。比如,投入 2000 元制作,可以獲得近 10 萬元充值,純利極高。帥總在后面的分享也提到了,沙雕漫是目前 AI 漫劇最賺錢的一個賽道——成本低、效率高,一部真人短劇的成本能做出上百部沙雕漫作品。
◎動態漫:目前正處于一個“摸不清、看不明白”的困惑期。盡管有團隊達到月產幾十至上百部的規模,但數據近期“暴跌”。唐朝歸因于兩點:一是產量上升導致大盤被稀釋;二是題材同質化嚴重。其制作成本在批量生產下為每分鐘 800-1200元(底部價格),承制的價格則為 1500-2000元。
3.早期的生存環境與核心瓶頸:
◎寬松的審核環境:唐朝提到,當前審核尺度“相對寬松”,為內容創新和快速試錯提供了空間。
◎微小競爭壓力:他表示“談競爭壓力很小”,因為從業者各自在不同垂類中摸索,尚未形成壟斷性格局。
◎極致的人才瓶頸:唐朝強調,行業面臨“既懂短劇又懂動畫”的復合型人才稀缺問題。 AIGC 創作者徐梓溢(制作過 AI 作品《獸魂》等)從生產流程角度印證了這一點,他指出,一個標準的 AI 漫劇團隊需要編劇、導演、美術(抽卡師)、配音和后期剪輯,其中既懂影視敘事又懂 AI 工具使用的“美術”是核心。
02
核心驅動力:技術、數據與流程重塑的生產力革命
AI 漫劇的爆發,根基在于一場深刻的生產力革命。各位技術與實踐專家從不同角度闡釋了這場革命如何發生。
1.技術工具的平民化與專業化:謝鷺鍵(火山引擎解決方案架構師)展示了豆包大模型如何將傳統需要數月、成本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的動畫制作流程,壓縮至效率提升 80% 、成本降低 70% 的新范式。他將流程拆解為劇本創作、分鏡設計、視頻生成、配音音效、視頻合成五大環節,并演示了如何在一分鐘內生成一個完整的 AI 視頻故事。這標志著創作權從專業工作室向更廣泛群體的下放。
2.生產流程的標準化與規模化:徐梓溢以其團隊實戰經驗,提供了精品化生產的流程樣板。他特別強調了美術(抽卡師)的核心地位,認為在 AI 漫劇創作中,美術對工具性能的理解決定了畫面的上限,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導演。他所在的 15 人團隊,以“朝九晚五、周末雙休”的節奏,在 20 天內完成了 60 集、總長 130 分鐘的作品,證明了標準化流程所能帶來的驚人效率。
3.B 端工具對“做了”與“做好”鴻溝的填平:巨日祿創始人杰夫的分享揭示了行業走向工業化的關鍵。他指出,頭部公司之所以紛紛采用其 B 端工具,是因為當團隊規模擴大到幾十上百人時,協同效率與成本控制成為生死線。他指出,劇日祿 AI 不僅解決了從文生圖到視頻生成的技術問題,更解決了復雜構圖、表情張力、打斗鏡頭等專業表達需求,以及團隊內部的績效管理、流程協同等企業級問題。他透露,使用其工具的全鏈路作品,測爆率比大盤高出 40% 以上。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宣布正在研發的 AI Agent 已能替代人工完成 70% 的鏡頭提示詞編寫,預示著生產力將進一步解放。
4.數據驅動的創作閉環:麥芽副總裁老羊從真人短劇的成熟經驗推演,指出漫劇最終必須建立“數據反哺創作”的閉環。他強調,短劇/漫劇與傳統影視的最大區別在于,它能快速獲得用戶數據反饋(如單集流失率、每 10 秒流失情況、轉化率)。他主張:“通過每一部劇上線之后的一個后驗數據,怎么去賦能內容的前置預測創作,這個是很重要的。”這將使內容創作從依賴靈感的“預測邏輯”,進化為兼具藝術與科學的“持續確定”模式。
![]()
03
商業演進:從短劇附庸到獨立王國的路徑探索
AI 漫劇并非短劇的簡單翻版,它正沿著一條獨特的路徑,構建自己的商業帝國。
1.與真人短劇的本質差異:帥總提出了一個關鍵區分:受眾與內核。他指出,真人短劇觀眾多在 30 歲以上,核心是“負面情緒下的極限拉扯”;而漫劇觀眾更年輕,需要的是“系統世界觀指導”。因此,套用短劇的爆款方法論到漫劇上“可能會死得很慘”。在商業化數據上,帥總提供了一個直觀對比:真人短劇在紅果上播出后,達到 5000w 的熱度才能保本,10 億播放才算爆款;而AI漫劇的保本門檻目前在 1000 萬播放量,爆款則為 1 億播放。
![]()
2.四階段:從流量變現到IP帝國:
◎1.0時代(現在):流量紅利期,核心是“跑量賺錢”,商業模式以 IAA(廣告激勵)和 IAP(應用內購買)為主。帥總補充,目前每日 IAA 消耗已達 2000 萬,IAP 穩定在 800-1000 萬。
◎2.0時代(近未來):大廠入局,開始“卷成本”、卷效率。平臺商業模式定型,并開啟“漫劇出海”。唐朝特別指出,由于漫劇“沒有國界”,出海比真人劇更具無縫優勢。
◎3.0時代(未來半年到一年):“精品劇時代”。此時技術不再是瓶頸,劇本和人才將成為核心競爭力。業界或出現類似《海賊王》的長篇系列作品,并開始孕育 IP 價值。
◎4.0時代(未來):“IP帝國時代”。商業模式將復刻“迪士尼模式”,收入主要來自IP授權和衍生品,而非內容本身。唐朝的理解是:“一旦到漫劇的 IP 時代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的商業價值會變得極大。”
![]()
3.未來競爭格局的猜想:帥總提出了一個大膽的預測:在真人短劇領域,平臺(如紅果)已形成強大壁壘;但在漫劇領域,由于制作成本極低、周期極短,有可能誕生新的、獨立于現有巨頭的平臺。他舉例,像“醬油文化”這樣擁有閱文 IP 支持和強大產能的公司,完全有可能自建或支撐起一個足以挑戰現有格局的漫劇平臺。
04
前沿探索與未來形態:超越“劇”的想象
部分先行者已經開始探索 AI 漫劇的邊界,其形態可能遠超我們當下的認知。
1.AI真人劇:電影級的野望:李曉曦(炬核智能創始人),同時也是《興安嶺詭事》的總制片人,分享了用 AI 技術追求電影級視聽語言的實踐。她認為,AI 不僅是工具,更是一種“新制片哲學”。她預見了 AI 與影視融合的三重境界:第一重是作為“超級助理”輔助增效;第二重是作為“創意副導演”協同共創;第三重是催生“原生于 AI 的視聽美學”。她預測未來會出現“創意架構師”這一新核心角色,并可能產生“微瑕現實主義”等新美學風格。
![]()
2.交互與原生體驗:李曉曦還設想,未來的交付物可能不是一個成片,而是一個“故事引擎”(元劇本)。用戶可以選擇角色、觸發不同分支劇情,實現“量體裁衣”的個性化觀劇體驗,這模糊了劇與游戲的邊界。
05
結語—— 戰略啟示:擁抱變化,深耕核心
![]()
綜合所有的觀點,我們可以得出以下核心結論與戰略啟示:
1.行業正處于爆發前夜,但窗口期正在收窄:1.0 時代的低門檻紅利依然存在,但數據表明,產能正在急劇膨脹,題材同質化內卷已然開始。對于新入局者,機會仍在,但時間緊迫。
2.核心競爭力正在轉移:從短期看,是效率與成本的比拼;從中期看,是數據驅動下的內容精準創作能力;從長期看,是構建世界觀和培育 IP 的能力。技術工具會日益平民化,但用好工具的“人才”和講好故事的“劇本”,才是永恒的壁壘。
3.戰略選擇決定發展路徑:從業者需根據自身資源進行戰略定位:
◎資源型團隊:如擁有小說 IP 或投流素材,可切入簡筆畫/沙雕漫,快速變現,抓住尾部紅利。
◎技術/流程型團隊:應深耕動態漫,建立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能力,備戰即將到來的精品化時代。
◎愿景型團隊:必須立即開始布局 IP 規劃與人才培養,忍受前期投入,瞄準最終的“迪士尼模式”。
4.中國將成為全球漫劇生產中心:由于成熟的短劇供應鏈、領先的 AI 技術應用和無敵的成本效率優勢,中國有望成為全球 AI 漫劇的“好萊塢”,向全世界輸出內容。這不僅是商業機會,更是文化輸出的歷史性契機。
AI 漫劇的故事,是一部從技術平權開始,歷經流量爭奪、模式定型、精品角逐,最終指向文化帝國構建的宏大敘事。每一位參與者,無論是追逐當下的紅利,還是耕耘未來的夢想,都正站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歷史節點上。正如唐朝所言:“夢想不是那么重要,賺錢才重要,賺到了錢再談夢想。”而賺到錢之后,如何用技術、智慧與遠見,構建起那個“沒有國界”的 IP 帝國,將是這個時代留給所有從業者的終極考卷。
文丨劉佳鈺
編輯丨李怡馨
![]()
歡迎聯系短劇內行人
深度專訪、內容約稿
![]()
記得點贊在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