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資源能否被商家私占?四川南充一起停車糾紛給出的答案,引發全網對這一問題的激烈探討。當公共車位被貼上"店前專屬"的隱形標簽,當正常停車遭遇輪胎被扎的惡意報復,這場看似普通的沖突,實則揭開了部分商家侵占公共利益的真實面目。
![]()
據10月21日的報道稱,10月18日下午,南充市民羅女士駕駛白色轎車外出辦事,行至順慶區某街道時,因事務緊急且周邊車位全滿,注意到一家修車店門口劃有白色停車線的公共車位雖被兩塊木板遮擋,但仍有空隙。她將木板挪至路邊后匆匆離開,計劃十分鐘內返回,未曾想這一臨時停靠竟引發后續一系列沖突。
行車記錄儀及周邊商鋪的監控畫面還原了事件全貌。16時07分羅女士停車離開,兩分鐘后,修車店老板——事后被知情人曝光為南充引擎匠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便從店內走出,發現車內無人后,在車旁停留片刻,神情明顯不悅。16時12分左右,該老板從店內取出一根約15厘米的金屬尖錐,彎腰對準車輛四條輪胎的氣門芯附近快速穿刺,手法嫻熟,每條輪胎的穿刺過程僅需兩三秒,全程不足十秒便完成破壞。隨后,他又將店內的維修拖車與一輛舊摩托車分別挪至轎車前后,形成緊密圍堵,直至羅女士16時17分返回時,車輛已無法移動,四條輪胎均已完全癟陷。
面對眼前的景象,羅女士當即進入修車店對峙。根據她提供的錄音,老板率先發難:"跟你說了這地方不能停,你偏不聽,現在動不了怪誰?"羅女士反駁公共車位的屬性,質問其扎胎圍堵的理由,對方卻理直氣壯表示:"店門口要留著給客戶用,我門前是私人領地,公共車位也不能影響我做生意,這是給你的教訓。"當羅女士提出賠償與挪車要求時,老板不僅拒絕,還放話讓其自行找拖車,直至想通"不該占我地盤"才肯配合。
報警后趕來的民警明確指出,公共車位不屬于任何個人或商家,扎胎行為已涉嫌故意毀壞財物,老板這才勉強挪開堵路車輛,但對輪胎賠償始終以"沒錢"拖延。隨著事件在社交平臺發酵,更多關于這家修車店的隱秘操作被網友曝光。
周邊商戶與居民透露,該店長期私占門口公共資源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原本直徑約20厘米的市政行道樹,半年前被老板趁夜用水泥填埋,原址如今立著店內的維修價目表,當初有人舉報至城管,老板僅暫時挪走立牌應付檢查,事后便恢復原狀。人行道與馬路間15厘米高的路邊石也被全部拆除,換成水泥緩坡方便車輛上下,占去一半人行道,行人只能繞行。就連標準2.5米寬的公共車位,也被用黑漆縮窄至2米,剩余空間堆放修車工具,日常還用木板、錐桶遮擋,對外謊稱"車位損壞",有車主曾因臨時停放遭其辱罵威脅。
![]()
令人意外的是,涉事老板非但沒有收斂,反而發布1分鐘短視頻喊冤,聲稱自己開店需要預留客戶通道,羅女士拒不挪車在先,質疑網友指責的合理性。這段視頻瞬間點燃輿論怒火,評論區單日留言超5000條。有網友理性指出:"公共車位是全體市民的資源,不是商家的私產,扎胎報復和收保護費性質無異。"更有專業網友援引《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分析:"故意毀壞公私財物價值五千元以上即達到刑事立案標準,四條原廠輪胎的價值很可能已觸及這一紅線,此事不應僅以民事糾紛協調處理。"
知情人的爆料讓爭議進一步升級,其透露老板曾以"退伍軍人"名頭宣傳,此舉引發更多不滿:"拿軍人身份造勢,卻做著侵占公共利益的事,實在令人不齒。"還有網友聯想到類似案例:"去年南充隔壁街面包店私占車位,車主停車遭潑水,最后也是鬧到派出所才解決,這類商家總把店前區域當私人領地。"部分網友更是直接@南充退伍軍人事務局與城管部門,呼吁核查身份炒作問題與違規操作。
截至目前,羅女士已向城管部門舉報該店私占公共資源,對方回應將在3個工作日內現場核查,屬實則依法處理。輪胎賠償糾紛仍在警方調解中,老板雖口頭同意賠償卻未實際支付。在涉事店鋪門口,遮擋車位的木板已移除,但水泥緩坡與填埋的行道樹依舊保持原貌,過往車主多刻意避開該車位,生怕遭遇同樣刁難。社交平臺上,"身邊的公共資源被侵占"話題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網友分享類似經歷,呼吁通過及時舉報維護公共權益。
![]()
這起糾紛暴露的不僅是個別商家對公共資源的認知偏差,更是基層治理中對"店前私占"亂象的監管盲區。公共區域的屬性決定了其服務于全體公眾,任何個人或商家都無權圈占。唯有執法部門依法追責,強化日常巡查,才能守住公共資源的公共屬性,不讓"門前領地"成為侵犯權益的借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