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活動(微信:2478970178)
還記得當年跨上單車,感覺自己是追風少年,日行百里不在話下,爬坡下坎如履平地。如今,年過四十,寶刀未老,熱血依舊,但……膝蓋好像有點“唱反調”,老腰在長途后也開始“刷存在感”,手腕和肩膀也時不時提醒你:“哥們,咱不是二十歲啦!”
別慌,這絕不是騎行的終點,而是我們升級為“智慧型騎士”的開始!今天,咱就來聊聊,如何像愛護你的愛車一樣,呵護身上這幾個“容易罷工”的關節。
![]()
第一章:膝蓋——身價最高的“軸承”,可得省著用!
說膝蓋是騎行者的“命門”,一點不為過。它像你車上最精密的軸承,用對了潤滑耐磨,用錯了分分鐘磨損報廢。
防護妙招:
1. 座高,別將就! 座墊太高,踩踏時腿伸太直,左右搖擺,膝蓋側面的韌帶壓力山大;座墊太低,膝蓋始終處于彎曲狀態,髕骨壓力劇增,相當于一直半蹲著騎車。黃金法則:坐上座墊,腳后跟踩在腳踏上,腿能完全伸直;換成前腳掌踩踏時,膝蓋有 25-35度 的微小彎曲。這事兒,去車店做個Fitting(自行車調試),比你自己瞎琢磨一年都管用!
2. 踏頻,練起來! 別總迷戀大力金剛腿,用大齒比吭哧吭哧地踩。高踏頻(建議每分鐘80-90轉)小力量輸出,才是保護膝蓋的王道。想象一下,你是在用腳畫圓,輕盈地“抹”過每一圈,而不是“跺”過每一圈。
3. 熱身與拉伸,不能省! 上車前,動態拉伸一下腿部和膝蓋;騎行后,特別是要拉伸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和后側(腘繩肌)。肌肉有彈性,才能更好地保護關節。
第二章:肩頸與手腕——壓力重重的“減震前叉”
你的上半身,就是一臺人肉減震系統。姿勢不對,路面傳來的震動就直接傳遞給肩膀和手腕。
防護妙招:
1. 核心力量是根基! 別把全部體重都壓在手臂和手腕上。你的腰腹核心肌群要發力,像一個穩固的平臺,支撐住上半身。多練練平板支撐吧,它會讓你的騎行姿態更輕松。
2. 調整姿勢,微創造福! 確保你的車把高度和reach值(車把到座墊的距離)合適。稍微抬高一點車把,能有效減輕手腕和肩膀的壓力。別忘了,時不時變換一下手部位置(握下把、橫把、副把),讓壓力點輪流休息。
3. 學會“肘部微彎”:騎行時,手肘不要鎖死伸直,保持一點彎曲,像內置了一個小彈簧,能有效吸收路面震動。
![]()
第三章:老腰——默默付出的“中軸”
腰不好,啥運動都搞不了。騎行雖然對腰壓力相對小,但長時間固定姿勢,也夠它受的。
防護妙招:
1. 核心,核心,還是核心!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強大的核心肌群能分擔腰椎的壓力。除了平板支撐,飛鳥、小燕飛都是好動作。
2. 適時“搖車”:在爬坡或感覺腰部僵硬時,站起來搖一會車。這個動作能瞬間改變腰部的受力點,促進血液循環,堪稱“中場休息”。
3. 選對座墊,屁股和腰都愛你! 一個設計糟糕、太寬或太窄的座墊,會讓你不停地扭動屁股來找舒服的姿勢,無形中也在折磨你的腰椎。投資一個好座墊,絕對值得。
總結陳詞:
兄弟們,姐妹們!年過四十,我們騎行不再是為了拼誰更快、誰更猛,而是為了騎得更久、更遠、更開心。
我們的口號是:科學騎行,快樂到老! 把愛車調到最舒適的狀態,把身體練得棒棒的,讓每一次出發,都成為對青春的致敬,而不是對關節的透支。
互動時間到!
老鐵們,你在騎行中遇到過哪些關節的“抗議”?又是用什么獨門妙招成功安撫了它們的?是換了神級座墊?還是掌握了獨家拉伸秘籍?
讓我們一起,騎到地老天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