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號 · 共同思考討論
![]()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會師后,紅四方面軍五軍、九軍、三十軍等部共21800人,在方面軍指揮部率領下,根據中革軍委的指示,從甘肅省靖遠縣河包口等地渡過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
后因戰場形勢的變化,經黨中央批準組成西路軍,向河西走廊進軍。西路軍在極為嚴酷的自然條件下與敵人浴血奮戰4個多月,終因敵我力量懸殊等原因而失敗。
紅西路軍雖然失敗了,但紅西路軍指戰員對中國革命無限忠誠,與優勢敵人浴血奮戰,殲敵2.5萬多人,先后占領了古浪、山丹、永昌、高臺、臨澤數座縣城,在戰略上配合和支援了河東主力紅軍的斗爭;
紅西路軍指戰員,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發動群眾建黨建政,建立了永昌、山丹、臨澤、高臺四縣的蘇維埃政權,擴大了黨和紅軍的影響,極大地促進了河西人民的覺醒,在千里河西撒下了無數革命火種。
![]()
紅西路軍創建的可歌可泣的壯麗業績,已經載入了史冊,將永遠為黨和人民所銘記。
紅西路軍雖然失敗了,但紅西路軍指戰員在空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苦卓絕的斗爭中,以自己的思想品德、堅強意志和出色表現,凝聚形成了崇高而寶貴的紅西路軍精神。
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革命斗爭的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多層次、多角度豐富內涵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紅西路軍有著矢志不渝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革命必定勝利的堅定信念,正是在這樣一個共同的思想基礎之上,紅軍指戰員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屢遭挫折而不動搖,在戰勝了千難萬險之后,余部到達新疆,最后回到了延安;
![]()
紅西路軍在氣候條件極其惡劣的雪山、大漠的嚴峻環境中,與10余倍于己的陸空配合的優勢敵人浴血奮戰,表現出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英勇頑強、敢于斗爭、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與敵人血戰到底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紅西路軍指戰員以大局為重,紀律嚴明,發揚團結友愛精神,在軍事上密切配合,在物質上互相支援,表現出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精誠團結、互相支援的革命精神。紅西路軍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創造的寶貴歷史遺產,具有永恒的價值。
凝聚其中的理想信念不動搖,革命意志不渙散,奮斗精神不懈怠,團結一致、艱苦奮斗、不畏險阻,敢于戰勝一切困難的大無畏精神等,都是中國共產黨人世代傳承的寶貴精神財富。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永遠也不會過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