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次是真的亂了,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抗議,要特朗普下臺,短短幾天,美國境內就爆發了2600多場抗議活動。
前幾個月雖然也抗議不斷,但準確來說都是小規模,小群體的抗議,并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
![]()
而這次不一樣,抗議人數直接達到了700多萬人,而且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甚至還有曾經為國家征戰的老兵。
就連特朗普都直言:這個國家正走向滅亡,那么為何人民突然這么憤怒。
對于許多人來說,走上街頭的理由,并不是始于什么宏大的政治理念,而是源于最樸素、最具體的生存危機。
護士斯蒂芬妮就是其中之一,她每天在醫院里忙得腳不沾地,可月底拿到手的工資單,卻總也追不上超市里不斷上漲的價簽。
![]()
“工資趕不上物價”,這句簡單的話是她抗議的全部動力,她覺得,總統那種獨斷專行的做派令人羞恥,但更讓她無法忍受的是,自己的生活正在被實實在在地侵蝕。
在遙遠的洛杉磯,一位超市收銀員的感受更為直接,他一個月的薪水是3200美元,這在加州不算多,但曾經也夠用。
![]()
可現在,他的房租從每月1500美元漲到了1800美元,每個月到手能剩下的錢,連應付突發狀況的底氣都沒有了。
當聽說政府正在醞釀一項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征100%關稅的計劃時,他徹底慌了,因為根據估算,這項政策一旦落地,美國平均關稅將飆升至近130個百分點,這也是自197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
這意味著一個普通家庭每月的開銷可能要憑空增加近四百美元,進口奶粉、汽車配件這類東西的價格,更是要翻著倍地往上漲。
宏觀的經濟數據在這里化為了具體的焦慮,民調顯示,高達57%的民眾,其中六成是中產階級,都感覺經濟狀況在惡化。
![]()
抽象的“國家危機”,就這樣變成了每個家庭的“個人賬單”,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生存壓力,當沉默的成本變得比發聲更高時,走上街頭,就成了唯一的選項。
除了錢包的焦慮,另一種更深層的恐懼,也在人群中蔓延,伊戰老兵肖恩·霍華德,一個曾為這個國家流過血的人,平生第一次舉起了抗議標語。
![]()
他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某種他認為正在被摧毀的“美國精神”,他看到新聞里,國民警衛隊開進了洛杉磯、芝加哥這些民主黨控制的城市,名義上是“管理移民”,實際上卻像一支占領軍。
這讓他感到憤怒和背叛,“政府在無視法律,”他說,“在一個美國城市部署軍隊,不經過正當程序就拘留移民,這根本就不是我們應該有的樣子。”
![]()
在波特蘭,一位名叫海莉·溫加德的居民,穿上了自由女神的服裝,讓她做出這個決定的直接原因,是軍隊不僅進入了洛杉磯和芝加哥,更進入了她所居住的城市。
那種壓迫感是如此真實,讓她覺得必須要做點什么,哪怕只是裝扮成一個符號嗎,而對于德州居民里奧斯來說,恐懼更為具體。
![]()
因為害怕隨時可能遇到的移民執法局(ICE)盤查,他現在出門必須隨身帶著護照,以證明自己的身份。
這種時時刻刻需要自證清白的感覺,讓他不由得聯想到了納粹德國時期的恐怖,“這讓人感覺很不安全”,他的話語里透著疲憊。
![]()
在芝加哥,一位社區牧師也站了出來,他親眼目睹了太多家庭因為粗暴的移民政策而被強行拆散,那種不講人情的冷酷,讓他覺得這已經違背了最基本的人道主義原則。
當抽象的“法治被侵蝕”變成了身邊活生生的悲劇,變成了老兵眼中的背叛和普通人身上的枷鎖時,抗議,就不再僅僅是一種政治表達,而是一種自我保護了。
![]()
這場聲勢浩大的抗議,不僅是一場人數的比拼,更是一場符號的戰爭,就在今年6月14日,總統的生日當天,一場耗資4500百萬美元的盛大閱兵式在華盛頓舉行。
坦克碾過街道,戰機呼嘯過長空,那是一種不容置疑的國家力量展示。但批評者尖銳地指出,這筆巨款,足以支付近兩萬戶家庭一個月的房租。
![]()
一邊是國家的盛宴,一邊是百姓的生計,這種對比本身就極具諷刺意味,而10月18日的街頭,則上演了截然不同的景象,最搶眼的符號,無疑是那件充氣青蛙服。
它的誕生,源于一次官方的暴力壓制,一個弱小的個體被胡椒噴霧擊倒,但通過互聯網的傳播和發酵,這種無力感被一種幽默的、解構的方式轉化了。
![]()
人們穿上它,不是為了顯得強大,而是為了用一種戲謔的姿態,消解掉那種自上而下的威嚴,青蛙的柔軟和韌性,恰恰構成了對坦克和鋼鐵的最有力反諷。
但抗議者并不僅僅滿足于戲謔,在舊金山的海灘上,人們用身體拼出了巨大的抗議標語,在華盛頓的草坪上,一面巨大的、印有憲法序言“我們人民”(WethePeople)的橫幅被展開,成千上萬的人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
![]()
他們不是在摧毀什么,而是在重申和“挪用”這個國家最古老的建國神話,還有那些扮演成自由女神像的抗議者,她們在用一種沉默而莊嚴的方式宣告:我們才是這個國家精神的真正捍衛者。
相信很多人都非常不明白,為何美國公民們要用“國王”這個沒有殺傷力的詞來形容特朗普呢?
![]()
其實這個詞在美國歷史上有著特殊的毒性,它直接觸碰了立國之本,旨在將總統的行為定義為一種超越憲法傳統的君主式獨裁。
“不要國王”這個口號,不是在抱怨具體的政策,而是在從根本上質疑其執政的合法性,標語牌上,“特朗普下臺”、“抵制法西斯主義”等口號,都是對這一核心指控的補充和延伸。
面對洶涌的民意,建制派的反擊也同樣迅速,白宮發言人將抗議定性為由“極端分子操控”的活動,堅稱總統有權維護國家利益。
![]()
國會議長邁克·約翰遜的用詞則更為激烈,他將這場席卷全國的集會定義為一場“仇美集會”,并聲稱參與者里混雜著“安提法”、“憎恨資本主義者”和“馬克思主義者”。
這種策略的目的很明確:通過貼標簽的方式,將七百萬個多元化的個體訴求,矮化為少數意識形態狂熱者的陰謀,從而將他們與所謂的“主流民意”切割開來。
![]()
這種污名化的敘事在巨大的數字面前顯得有些蒼白,特朗普本人在抗議發生前曾預測參與者會“非常少”,事后的數字無疑讓他陷入了尷尬。
而當白宮發言人在記者會上被追問,“這700萬人都是極端分子嗎?”,現場出現了長達十秒鐘的沉默,這十秒鐘的失語,或許比任何辯解都更能說明問題。
說到底,這是一場對“美國民主”的再定義,街頭的聲浪最終能否轉化為2026年中期選舉的選票,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