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楊振寧和李政道似乎才是最好的朋友,畢竟兩人曾經一起在物理界披荊斬棘。
![]()
可其實,他和李政道的關系,用“最成功的合作者”來比喻最合適不過,畢竟他們二人從親密無間、攜手共獲諾獎到關系破裂、漸行漸遠。
而對于楊振寧而言,真正的友誼,則是和鄧稼先,他與鄧稼先少年相識、異國相伴,在“千里共同途”的約定中,用不同方式踐行科學報國的理想。
![]()
那么,他們的感情究竟有多好呢?
楊振寧的科學成就與思想創新
楊振寧的科學成就不僅體現在物理學理論的創新,更是科學發展的轉折點,1956年,年僅34歲的楊振寧與李政道一起提出了“宇稱不守恒定律”,打破了物理學界關于“鏡像對稱”的傳統觀念。
![]()
此前,物理學界普遍認為物理現象在鏡像中應該是對稱的,但這個新發現卻揭示了強相互作用在某些情況下并不遵循這一規律。
這一突破不僅改變了物理學的發展方向,還引發了全球科學界的震動,楊振寧和李政道因此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世界科學界的焦點。
除了宇稱不守恒的發現,楊振寧在弱相互作用、規范場論等多個核心領域都做出了劃時代的研究,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至今仍被全球物理學家廣泛引用。
![]()
楊振寧的回國之路
而回看楊振寧的一生,不僅是科學研究的過程,也是他身份認同和歸屬感的復雜體現。
![]()
1945年,楊振寧作為留學生來到美國,當時中國經濟貧弱,無法提供進行高端物理研究的條件,這也是他選擇去美國深造的原因。
但冷戰時期的美國卻讓他感受到巨大的身份困境,由于他的中國國籍,一些美國研究機構拒絕接納他。
為了繼續科學研究,楊振寧在1964年做出了痛苦的決定——加入美國國籍,這個決定讓楊振寧內心十分矛盾。
![]()
因為他深愛著自己的祖國,父親也曾多次勸阻他,甚至在去世前一直沒有完全原諒他。
不過,即使成為美國公民后,楊振寧始終以自己是“中國人”為榮,他從未放棄自己對中國的深厚感情,1971年,更是成為首批訪問新中國的美籍華裔科學家。
而在這次訪問中,他特意空出時間來看望摯友——鄧稼先。
![]()
楊振寧與鄧稼先的友情與人生
楊振寧和鄧稼先從少年時期就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兩人都出生在安徽,后來都進入了北京的崇德中學。
![]()
盡管楊振寧比鄧稼先大兩歲,但他們常常在一起聊天、一起玩耍,這樣的友誼一直延續到了他們進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兩人年級不同,但他們在實驗室和宿舍里的關系非常緊密,常常一起討論物理問題,彼此鼓勵,成為了非常親密的朋友。
此后,楊振寧和鄧稼先都先后去了美國繼續深造,只不過,兩個人在畢業后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
楊振寧留在美國從事理論物理研究,并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鄧稼先則選擇了回國,投身中國的核武器研發事業,成為“兩彈一星”功勛人物。
盡管兩人在不同的領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但他們一直保持書信往來,互相關心對方的科研進展和生活狀況。
1971年,當楊振寧回國時,還開列了希望會見的人員名單,其中,鄧稼先的名字赫然在列。
![]()
這次回國不僅是一次學術訪問,也是楊振寧對祖國深厚感情的體現,他通過自己在國際科技界的影響力,成為了中國與世界科技界之間的重要橋梁。
就連鄧稼先妻子許鹿希也曾說到:1971年,楊振寧首次回新中國,他救了鄧稼先,還救了一大批中國搞核武器的人。
1986年,鄧稼先因長時間接觸核輻射而患癌去世,楊振寧趕回北京,為他掃墓并表達悼念。
![]()
他在悼文中寫道:“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并稱他們的友情如同兄弟一般親密。
鄧稼先去世時,將一只寫著“振寧、致禮存念:稼先敬留”的裝有文房四寶的盒子交給楊振寧,作為遺物,象征著他們友情的永存。
而楊振寧更沒有忘記這段友誼,楊振寧在多次公開場合回憶鄧稼先,并表示“50年的友誼,親如兄弟”,還在紀念活動中引用鄧稼先的詩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
![]()
這些文字和行動讓人們看到了兩位偉大科學家之間,超越學術、跨越時空的深厚友誼。
晚年歸國:重建家國夢與科研貢獻
2003年,他選擇回到清華大學定居,這一決定不是為了安度晚年,而是為了將自己在物理學領域的研究和經驗貢獻給祖國。
![]()
他希望通過回國,改善中國的科研環境,推動中國物理學的發展,回國后的楊振寧,積極投入教學與科研工作。
為此,他不僅親自授課,還以個人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科研環境的改善,每周他都會親自為大一新生講授基礎物理課程,堅持兩次課,毫不懈怠。
他還積極為國內高等學府捐資,可以說,他的行動極大地激勵了許多優秀的學者回國發展,推動了中國科研平臺的建立與發展。
![]()
除了教學與捐贈,楊振寧的研究成果也在晚年得到了進一步的突破,他在凝聚態物理領域的貢獻,使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他的研究不僅為中國的物理學事業帶來了新的發展,也讓全球學術界對中國的物理研究水平有了更高的評價。
2015年,楊振寧重新獲得中國國籍,并成為中國科學院的正式院士,成為首位從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科學家。
![]()
這象征著他與祖國更加緊密的聯系,楊振寧的一生,從物理學的奠基者到國家發展的貢獻者,完美詮釋了一個科學家為祖國奉獻的偉大情懷。
他不僅為中國物理學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科研資源,還親力親為推動科研環境的建設,為未來的學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參考資料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