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能想到,咱們涮火鍋離不開的海帶,吃了幾十年,居然壓根兒不是植物!沒錯,就是那個綠不拉幾、軟乎乎、一泡就發、嚼起來滑溜溜的海帶。你說它不是植物,那它算動物?
你說它像植物,它偏偏在基因上跟蘑菇更近;你說它是菌類吧,人家又住在海里,靠光合作用活命。它到底是個啥?
![]()
海帶的真名叫“褐藻”,屬于褐藻門、褐藻綱、海帶目、海帶科。聽起來挺學術,但說白了,它是一類生活在冷水海域的大型海藻。雖然咱們習慣叫它“海里的植物”,但從生物分類上看,它壓根兒不屬于植物界。
植物界成員有個共同特點:細胞里有細胞壁,靠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繁殖方式也相對統一。可海帶雖然也能光合作用,但它細胞里的色素組成跟陸地植物差遠了。
![]()
它主要靠一種叫“巖藻黃素”的色素捕獲陽光,所以看起來是褐色的,而不是綠色。這也是為啥它叫“褐藻”:顏色出賣了它。而且它的細胞結構、生殖方式、基因序列,都跟植物差著十萬八千里。
真正和它親緣關系近的,反而是某些單細胞的硅藻和黃藻。這么說吧,如果你把地球上的生命比作一個大家族,海帶和小白菜的關系,可能還不如你和一只蘑菇來得親近。
![]()
那既然不是植物,海帶算哪門子生物?答案是:它屬于“原生生物界”,更準確地說,是“色藻界”的一員。這個分類很多人沒聽過,因為它不像動物、植物、真菌那么家喻戶曉。原生生物界是個“大雜燴”,專門收留那些不好歸類的單細胞或多細胞真核生物。
它們有的能動,有的能光合作用,有的兩者兼備。海帶就是典型的多細胞色藻,靠光合作用制造養分,但它的演化路徑和植物完全不同。大約在10億年前,海帶的祖先和其他光合生物分了家。
![]()
植物是從綠藻演化來的,而褐藻是從一條獨立的演化線走出來的。這就像是兩支從同一個老祖宗分出去的家族,各自發展了幾億年,長得有點像,但血統早就岔開了。你不能因為倆人都姓張,就非說他們是親兄弟吧?
你瞅它那一片片寬寬的“葉子”,以為是葉子?錯!那是它的“帶片”,相當于植物的葉片功能,但結構完全不同。底下那坨像根的東西,也不是真正的根,叫“固著器”,就是用來扒住海底石頭不被沖走的,不負責吸水吸肥。
![]()
中間那根硬實的,叫“柄”,相當于支撐桿。整棵海帶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三件套:固著器、柄、帶片。它沒有維管束,沒法像樹一樣往上運水,全靠海水直接滲透。繁殖方式也特別原始。
海帶成熟后會釋放出孢子,這些孢子在海里漂著,遇到合適環境就發育成微小的配子體,再結合成新個體。整個過程悄無聲息,沒人盯著根本看不見。
![]()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海帶養殖國,年產干海帶超過60萬噸,主要集中在山東、福建沿海。咱們吃的大部分海帶都是人工養殖的,從育苗到收割要一年多時間,靠繩子吊在海里慢慢長。
這種養殖模式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在山東煙臺搞起來了,技術還拿過國家科技獎。
![]()
那海帶不是植物,對咱們吃貨有啥影響?其實沒啥影響,照樣補碘、通便、低熱量,還是健康食品。但它不是植物這件事,提醒我們別光看外表下結論。大自然的分類邏輯,從來不按人類的習慣來。
![]()
我們習慣把能光合作用的綠色生物都當植物,可科學講究的是基因和演化關系。就像鯨魚看著像魚,其實是哺乳動物;蝙蝠能飛,卻不屬于鳥類,海帶也是這么個道理。
它只是恰好選擇了和植物一樣的生存策略:利用陽光自給自足,但這不代表它就得歸入植物家族。生物界的“跨界選手”多了去了,關鍵看它從哪兒來,往哪兒去。
![]()
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