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據巴勒斯坦《圣城報》報道,以軍當天對加沙地帶中部地區的襲擊已造成5人死亡,多人受傷。加沙再起硝煙,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停火協議為何屢遭破壞?巴以和平進程的前景如何?
某些傳言看來不是段子——加沙停火,不就是為了川普同志拿諾貝爾獎么?現在這事都過去了,事實就是白停火了,因為獎沒拿到啊。那接下來就接著打唄,反正可以騙人質回來,騙哈馬斯的人露頭,方便我做標記,然后就可以繼續了。
所以這事兒完全在意料之中,以色列方面說的所謂承諾,一個標點符號我都沒信過。大家可以翻看我的個人主頁,幾篇涉巴以沖突的文章都是一以貫之的觀點——巴以的底層問題不解決,沖突將是長久的,和平只是暫時的,雙方一切協議都只是遮羞布或障眼法。
![]()
這次停火協議簽了沒幾天,加沙的街頭又響起了槍炮聲,造成數十人死傷——表面看是執行出了岔子,可往深了挖,這壓根就不是什么“誤會”或“溝通不暢”,而是一場早被注定的脆弱停火,一場被大國政治、內部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共同架空的“紙面和平”。
這次的停火協議分三階段推進,看似很合理,第一階段要求哈馬斯釋放被扣押人員,以色列撤軍并釋放巴勒斯坦囚犯。
可現實呢?以軍嘴上說撤,實際上只是從人口稠密區轉移到外圍防線,繼續控制加沙南北要道;哈馬斯倒是放了人,但遺體移交進度被以方批為“拖延戰術”。
哈馬斯方面堅稱尸體搜尋受阻——因為廢墟太深和封鎖太嚴。但以方認為都是借口,就你哈馬斯不想痛快交。可稍微細想一下就知道,活人都全部交了,留著尸體不可能比活人更能牽制以軍吧。
![]()
更諷刺的是,連接埃及與加沙的拉法口岸至今仍被以方關閉。按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的說法,這是“視遺體歸還進度決定是否開放”。
這話聽著像是條件交換,實則等于把人道援助當成了籌碼。
目前加沙93%的家庭無水可用,近三分之一人口連續數日未進食。在這種情況下,不讓人進、不讓物出,哈馬斯罵其違反協議,誰又能說不對?可反過來想,以色列真不怕國際譴責嗎?怕,但他們更怕哈馬斯借停火重整旗鼓。
確實,過去每一次停火后,加沙地下隧道網絡都會悄然擴張,武裝力量也會重新集結。所以你說以軍能安心撤嗎?不能,于是他們選擇“邊打邊談”,用零星空襲維持威懾——這不就是典型的“戰術性停火”?
![]()
再看哈馬斯這邊,你以為他們真想徹底放下武器?那也天真了。雖然聲明中提到“同意國際監管”,但對部署維和部隊卻持抵制態度。
實際情況大概是,哈馬斯目前實際控制力已不足加沙兩成,領導層損失大半,這種情況下,他們哪敢讓外國軍隊進來?一旦交出槍桿子,明天可能就被地方部族武裝給清算了。
所以你看他們在汗尤尼斯的動作多快——協議剛生效幾小時,就迅速接管檢查站、劃分軍事區,甚至搞起“內部清算”。這不是重建秩序,是在搶地盤。你說他們守不守協議?守,但只守對自己有利的部分。
![]()
而最要命的是,整個協議居然沒有強制性的第三方監督機制。
卡塔爾、埃及、美國組了個聯合行動組,聽著挺唬人,可地面沒人、執法沒權,純屬“傳話筒”。違反協議這種事即使發生了,誰去查?誰去罰?聯合國?他們連一個兵都派不進去。
國際刑事法院想調查戰爭罪?以色列根本不承認其管轄權。這就導致一個荒誕局面:簽了字的協議,沒人執行,等于白紙一張。
目前來看,第二階段談判幾乎看不到啟動的可能。
以色列堅持要明確哈馬斯解除武裝的時間表,哈馬斯則要求先全面撤軍再談非軍事化——這根本就是死循環。本來,過去兩年里,這兩個問題一直是最大爭議點,現在被擱置到下一階段,等于埋了個定時炸彈。你說這協議能走多遠?怕是連第一階段都走不穩。
更深層的問題還在于,這場沖突的根源壓根沒碰——1967年邊界、定居點合法性、耶路撒冷地位、難民回歸權,一個都沒提。沒有政治解決方案的停火,就像給癌癥病人貼創可貼,治標不治本。
![]()
所以這次所謂的停火,這最多算個“人道暫停”,離真正和平差著十萬八千里。
當孩子們在援助卡車前排隊搶面粉卻被無人機炸死時,當母親抱著餓昏的孩子蹲在廢墟里哭喊時,這份所謂的停火協議,到底保護了誰?它保護不了平民,因為它從一開始,就沒把平民安全放在首位。它只服務于大國的政治算計、政客的任期需求和武裝組織的生存邏輯。
所以今后雙方再沖突不斷,肯定是內心毫無波瀾,哪一天中東真正的和平了,才會讓人驚掉下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