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全國重點城市個稅、人均個稅排行榜上,杭州和寧波位居前十,雖然與北京、上海、深圳組成的第一梯隊還有巨大的差距,但浙江“雙子星”的優異表現足以說明,有高收入群體和高質量產業做支撐,龐大的GDP數字就不會是“虛胖”。
憑借著在產業賽道上的精準卡位,有著資本市場的深度賦能,并保持制度環境的持續優化,杭州與寧波成為個稅數據榜上的優等生。
個稅20強里的“優等生”
2025年的數據公布還有待一段時日,從2024年的全國重點城市個稅榜單來看,明確的實力分層已經顯現。
個稅總量方面,上海以超過2300億元的絕對優勢領跑,比第二名北京高出了20%以上,也相當于杭州的近4倍。上海、北京、深圳組成的第一陣營,短時間內,其他城市都難以趕上。
![]()
個稅總量位列第4的杭州和位列第7的寧波,前者超過了廣州和蘇州,后者領先了成都、南京等,都把多個GDP排名更高的城市甩在了身后。
人均指標方面,上海繼續排名首位,珠海靠著新興產業集群的崛起和較少的人口數量,超過了寧波和杭州,重慶、武漢等GDP重鎮名次則有較大的滑落,比如,重慶的GDP略微超過廣州,但個稅卻不足廣州的40%。
上海有為數眾多的外資區域總部,貢獻了大量的規范高酬稅收,杭州和寧波則更多依靠特色產業集群。
個稅數據對城市意味著什么?
個稅數據并不是一組簡單的財政數字,其是解碼城市發展質量的核心指標之一。
比如,個稅數據是高收入群體的風向標與晴雨表,反映了城市“造富”能力的強弱。據不完全統計,個稅10強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3城,再加上杭州、寧波,5城的高凈值人群數量占去全國4成以上比例,貢獻的財產性個稅總額驚人。
![]()
個稅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產業的含金量。杭州、寧波的工資薪金個稅占比在30%至40%的區間,遠低于青島、煙臺等城市的70%。低工薪占比說明,更多的稅收來自高附加值的財產性收入,兩市的主導產業已完成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升級、更新。
天津則是反向的例證,其雖以234.9億元居個稅城市第十位,但工薪個稅占比超過了80%,高端崗位明顯不足。
選對了產業賽道的杭州和寧波
外資、金融、總部經濟是上海的強點,深圳的科技爆發力強勁,杭州側重數據經濟,寧波專注先進制造。
杭州的200余家A股上市公司里,數字經濟相關企業占比超過4成,杭州數字經濟的崗位平均薪酬超過18萬元,直接推高了這個細分賽道的工資薪金個稅規模,而該領域的頭部企業股權激勵兌現,更是貢獻了相當部分的財產性個稅。
![]()
直播電商這一新興業態也帶來了巨額的增量,近年來,杭州頭部主播與MC機構的勞務報酬個稅迅猛增長,這讓廣州、成都等傳統商貿城市都艷羨不已。
寧波制造業占GDP的比重超過40%,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這些企業的核心技術人員年均收入超25萬元,比普通制造企業的員工年均收入高出80%,貢獻了全市40%的工薪個稅。
寧波的民營經濟同樣給力,2024年其個體工商戶與小微企業,貢獻的經營所得個稅達92億元,占全市總量的27%,比蘇州高出8個百分點。
![]()
可以說,杭州和寧波都選對了適合自己的產業賽道,并構筑好了優良的產業生態,兩座城市還都是資本市場上的頭部玩家。
作為全國首批資本市場改革試驗區,杭州、寧波在2024年底時的上市公司密度分別達每10萬人2.5家、1.8家,高于廣州的1.2家。大量外地分公司員工的薪酬與股權激勵由總部代扣代繳,僅杭州互聯網企業就有超5萬名外地員工的個稅在本地繳納。
必須提及的還有浙江的制度保障,“降低企業辦稅成本”這一舉措,浙江全省都落到了實處。2024年,杭州和寧波的個稅申報準確率達98%,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2個百分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