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球知識局
文字 | 緋紅之豬
制圖 | 桐 校對 | 朝乾 編輯 | 桐
這幾天,全國多地迎來“速凍式”降溫,氣溫跟跳水似的。不由得讓人懷疑,全球氣候真的在變暖嗎?
其實,這種極端降溫天氣恰恰是全球變暖的結果。簡單來說,全球變暖意味著地球接受了更多的能量,而更多的能量會改變大氣環流形勢,導致熱浪與寒潮都更加極端。
過去的這個夏天,歐洲多國迎來連續高溫天氣。7月2日,德國主要城市氣溫均超過30℃,西部、南部部分地區甚至突破40℃。這一天,柏林氣溫高達38℃。
今年7月的德國十分炎熱
(圖:7月2日的柏林街頭,壹圖網)▼
![]()
數據顯示,今年的極端高溫天氣在德國就奪走了1477條人命,南邊的西班牙、意大利死亡人數則更加恐怖。西班牙南部的韋爾瓦省,6月28日當天氣溫高達46℃,那幾天法國多地氣溫也突破了42℃。
要知道,德國的緯度可是與我國黑龍江省大致相當的,柏林都快趕上漠河(北緯52°16′至53°33′)了。就連挪威某個位于北極圈內的氣象站,整個7月也有13天氣溫高于30℃。這么看,全球變暖大抵是真的。
歐洲南部國家超過40℃簡直輕輕松松
(圖:壹圖網)▼
![]()
![]()
![]()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前幾年每個夏天歐洲都很熱,結果直到今年最熱那幾天,才想起裝空調。本來應該游刃有余,結果整成了連滾帶爬。
面對歐洲激增的空調需求,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空調生產國與出口國,直接吃到了這波紅利。
熱死事小,環保事大
據統計,歐洲約20%的家庭擁有制冷設備,英國僅有5%,德國更低,只有3%,數據之低實在不像是發達國家的水平。
按說歐洲人收入水平高,空調也不是個科技含量特別大的東西,為啥那邊普及率這么低,市場缺口這么大呢?
歐洲空調市場仍有巨大空間▼
![]()
簡單說,西歐、中歐的國家,由于緯度相對較高,在過去,夏天整體還是相當涼爽的,真正熱的也就那幾天,忍一忍就過去了。
今年6月,德國的平均氣溫是18.5℃,看著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晝夜溫差比較大,晚上還是相當涼爽的,不像我國,很多地方的夏夜熱得人睡不著覺。
夏季平均氣溫并不很高▼
![]()
為了每年很短的那幾天裝空調,就不太劃算了。因此,這幾年夏季的極端天氣,如同“閃電戰”一般,打了歐洲人一個猝不及防。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成本巨高:歐洲的空調市價整體比國內高不少,但也不至于貴到離譜,真正的大頭其實來自安裝。
歐洲的人工費巨貴,貴到分體式空調的安裝費用要比空調本身的價格還要高得多。在德國,一臺普通的分體式空調的價格在600~800歐元左右,但安裝費竟超過1500歐元,實在是貴得離譜。
不光安裝貴,等待的周期還特別長。等到安裝師傅上門,夏天也過去了。而安裝周期長的重要原因是資格證門檻太高,導致能夠合規干活的師傅太少。
師傅,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圖:shutterstock)▼
![]()
除了空調安裝太貴,德、法等國的電費也非常夸張。還以德國為例:德國是世界上電費第5貴的國家,每度電平均價格要將近0.4歐元,相當于中國的6倍。
在德國,適合兩人居住的公寓每年平均耗電約1900度,獨棟住宅更高一些,每年平均耗電為3500度(不包括熱水)。
以每度電39.8歐分(2024年德國平均水平)的價格計算,上述二者總電價分別為755和1395歐元,如果再加上空調耗電,電費就高得恐怖。
與其他地區相比
歐洲國家家庭用電價格普遍較高▼
![]()
在德、法這樣的歐洲國家安裝空調,花錢多竟然只是住戶面臨的最小問題。安裝分體式空調的室外機,要在墻上打孔固定、走管線,這就會牽扯到改變建筑外立面。
歐洲很多老建筑礙于法規,可能會直接禁止住戶安裝空調室外機。即使是新建筑,也必須要跟有關部門申請工程許可,并取得樓內多數乃至全部住戶同意(如果是租房,還要加上房東),簽署一份共同業主協議。這難度可想而知。
還有就是,像法國這樣的國家對室外噪音有著嚴格的規定。空調室外機的工作噪音要是被鄰居投訴,就有可能面臨罰款。
我們已經習慣了在建筑外墻上有許多空調外機的景象
但在歐洲這卻是少有的東西
(圖:壹圖網)▼
![]()
此外,環保主義者也會號召抵制空調:大規模使用空調會浪費電力、增加碳排放,空調制冷劑會破壞環境,還會加劇城市熱島效應。
這些早已深入人心的環保主義論調,與越來越難以忍受的酷暑,讓歐洲人從一根筋直接變成了兩頭堵。
盡管每年歐洲熱死了這么多人,竟還有專家表示,即使不開空調也能度過炎炎夏日,頗有幾分“熱死事小,失節事大”那味兒了。
10天死了兩千多個人
歐洲人還要忍受這致命的高溫到什么時候?▼
![]()
歐洲有政策,中企有對策
前面提到,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空調生產國與出口國。近年來,中國空調出口量迅速攀升,從15年的4千萬級增長至24年的8千萬級。
中國的空調出口,過去曾長期依賴美國市場。自2019年起,我國在總出口量上升的大背景下,對美國的出口量逐年降低。這就說明,我國在其他市場取得了巨大突破,其中就包括歐洲市場,趕上了歐洲對空調激增的需求。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今年前7個月,中國空調出口額高達468.1億元,同比增長約4.9%;其中對歐洲國家出口同比增長高達28.9%,出口金額高達129.2億元,創同期歷史新高。
過去二十年中國一直是空調出口第一大國
其中歐洲市場份額也在逐步增加▼
![]()
我看了一下德國電器零售商萬得城(MediaMarkt)的電商頁面,想看看那邊都賣啥空調,發現了一種在中國相對小眾的空調類型——移動空調。
移動空調,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移動位置的空調(并不是廢話)。這種空調不像一般的分體式空調那樣要固定在墻上,還要在墻上打眼安裝室外機,而只需要自己裝根管子向著窗外就行了。
沒想到這種空調在德國還挺有市場,特別是不需要找人上門安裝,完美規避了安裝空調的重重限制,買回家直接就能用。
移動空調安裝相對簡便且可以根據需要挪動
對于民眾來說方便許多
(圖:Youtube-Gadgets Technik Reviews)▼
![]()
不過移動空調也有缺點,就是噪音會比較大,大功率運行時,會比較干擾睡眠。不過我覺得吧,噪音大可以戴耳塞,總比熱得睡不著強。
看了下國內的電商,國內主流的空調品牌基本都有移動空調產品,可能是國內空調普及+安裝費便宜的原因,關注的人就比較少。
國內某頭部白電企業,敏銳地抓住了歐洲市場這一用戶需求,推出了一款移動分體空調PortaSplit。這款空調的室外機安裝時不需要在墻上打孔,買回來自己簡單DIY就能享受涼爽。
自己就能裝,省心也省錢
(圖:Youtube-Valentin M?ller)▼

PortaSplit還解決了移動式空調噪音大的痛點,放置在門窗外的室外機僅需用一根柔性制冷管連接室內機,隔絕了大部分噪音。
PortaSplit在德國的電商網站上要賣999歐元,約合人民幣8370元。上市以來,該機型在德國累計銷量已達6萬臺,德國亞馬遜上直接賣脫銷了。
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8千多塊錢就買這么一個小家伙,性價比著實不咋樣。但考慮到德、法等國變態的安裝費用與法律法規,那真是值到逆天。
對于歐洲人來說,這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圖:amazon.de)▼
![]()
空調戰爭,中企怎么辦?
今年上半年,國內空調頭部廠商在歐洲市場取得了相當亮眼的成績:海爾空調在歐洲銷售額上漲約30%;海信空調在匈牙利銷量直接翻番,意大利市場增長超20%,西班牙線上銷量也增長約42%;美的這邊在歐洲的銷量增幅也達35%之多。
不過,看到歐洲空調市場這一巨大缺口的,顯然不只是中國空調廠商。博世、西門子、開利、伊萊克斯、三星、LG、大金等歐美日韓國際大廠也想要來分一杯羹,特別是其擅長的中高端市場,這就無形中給中國空調出海歐洲上了強度。
歐洲展會上的LG和三星空調產品
(圖:lg.com/samsung.com)▼
![]()
家電巨頭LG,針對中國空調領先的中低端市場,推出了僅售500美元左右的產品,想憑借LG的品牌力吸引用戶,挖中國空調的墻角。
對此,中國空調企業的對策是通過收購的方式掌握渠道。6月份,海爾收購了匈牙利空調批發與零售商KLIMA KFT,增強了對匈牙利乃至中東歐市場渠道的控制能力。而KLIMA KFT除了海爾,也是三星、大金和日立等品牌在匈牙利的零售商。
收購儀式現場
(圖:haier.com)▼
![]()
這兩年全球貿易大混戰,歐盟頻頻對我國祭出關稅大棒。對此,中國空調企業紛紛在泰國、印尼這樣的東南亞國家建立生產基地,做出來的空調一部分滿足東南亞國家的需要,另一部分則向其他海外市場出口。
這樣,即使因為關稅壁壘的原因導致中國直接出口歐洲的量下來了,還有泰國、印尼的工廠給找補回來。
2023年,海爾在泰國的工廠空調產能就突破千萬臺,美的、海信、奧克斯也先后在泰國建立工廠,而TCL則選擇印尼作為分基地爆產能。
美的在泰國的工廠
(圖:moneyandbanking.co.th)▼
![]()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環境下,歐洲諸國因占有更多的話語權,所以網上能看到這些地方熱浪滾燙的消息。
由于感受強烈,大家往往更關注溫帶北部更熱這事兒,但實際上,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所在的熱帶、亞熱帶,氣溫只會更恐怖。
對于這些國家來說,過去好歹還能忍忍,現在這形勢要是再不普及空調,釀成人道主義危機也并非不可能。
這些地區普遍氣溫更高
更需要采取措施預防高溫帶來的傷害▼
![]()
這幾年,國內空調廠商紛紛加大對海外市場的出口,上面提到的今年上半年暴增的出口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
與其在國內卷得昏天黑地,倒不如在海外同樣非常需要空調的市場闖出一片天。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