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前言
10月18日,楊振寧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103歲,這位科學巨匠一生輝煌,但卻鮮少有人知道,他人生中也有不為人知的遺憾心酸。
![]()
他年僅22歲的小舅子在他的家中吞藥自盡,他和妻子杜致禮親眼目睹弟弟的死亡。
遺憾的是,他本可以阻止悲劇,但卻沒有及時出手,這是怎么回事?
![]()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杜致禮是楊振寧先生的第一任妻子,早在1944年,他們就在西南聯大附中結緣,當時楊振寧是代課老師,杜致禮是一名高二學生。
1945年,楊振寧出國留學,1947年,杜致禮也去美國留學,兩人在異國他鄉重逢,很快擦出愛情的火花。
1949年,杜致禮和楊振寧在美國結為夫妻,杜致仁作為杜致禮的親弟弟,順理成章成為楊振寧的小舅子。
![]()
這個小舅子學習成績也相當優異,1953年拿到美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跟隨姐姐的步伐來到美國念書。
本以為改變命運在此一舉,可沒想到,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他會把自己的命交代在這里。
![]()
楊振寧美國住宅
杜家這時,全靠母親曹清秀一個人撐著,家里早已落魄,支撐不起高昂的留學費用。
杜致仁就申請4年銀行貸款才有在美國讀書的資本,到了美國后,曾暫住在姐姐姐夫家中。
前三年一切都好好地,沒有出什么事,但就在大學還剩一年就要畢業時,他的貸款突然被銀行收回了。
![]()
楊振寧和杜致禮在美國的家
第四年的讀書貸款不但不批給他,還勒令他還清3年來欠的錢,有資料顯示,杜致仁在美三年,欠下7000美元巨債。
1956年的7000美元,相當于當時美國底層家庭不吃不喝2年的收入,這筆債壓的他喘不過來氣。
無奈之下,他寫信給臺灣的母親求助,聲稱需要3000美元救急,只需要3000美元,他就能順利拿到大學本科畢業證,就能工作賺錢還債了。
![]()
曹清秀
曹清秀為了兒子豁出一張老臉,給蔣介石寫去一封求助信,但老將卻不以為然,只答應借1000美元,還要分兩年給。
曹清秀把拿到的500美元,第一時間寄給兒子杜致仁,看到只有500元那一刻,杜致仁的天塌了。
![]()
走上不歸路
此時此刻,杜致仁已經走投無路,看著眼前的姐姐姐夫,他把他們當成最后的救命稻草。
他希望他們幫忙想想辦法,看能不能幫他找個能賺錢的工作。
楊振寧和杜致禮也察覺出弟弟情況不對,答應會幫他出主意,可惜,承受能力差的杜致仁,當晚回到房間就吞了一瓶安眠藥。
![]()
杜致仁去世房間
等到第二天被姐姐發現時,杜致仁的身體都涼透了,這位才22歲的年輕人,就這樣遺憾離開。
昨天還好好地,一夜之間,人就不在了,這對杜致禮來說,無疑是殘忍的,對楊振寧來說,沒能阻止這場悲劇,也成為一生無法彌補的遺憾。
要知道,那時候楊振寧在美國已經有一份高薪工作,一年薪資高達10000美元,是普通家庭收入的3倍之多。
![]()
但他卻沒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拉小舅子一把,眼睜睜看著弟弟在家中自殺,想到這些,他們內心也定然十分后悔。
如果他們當晚就承諾,會在金錢上資助杜致仁,或許就能挽救他的生命。
但也有人了解后發現,當時楊振寧的生活也過得緊巴巴的,他剛買房子不久,還要還房貸,沒有太多余力去幫助小舅子。
![]()
楊振寧美國房子
那時候他還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如果再多等一年,等楊振寧獲獎,他就有3萬美金的獎勵,這時借錢給小舅子還債輕而易舉。
可杜致仁卻因為邁不過貧窮和自尊這道坎,把命留在楊振寧的美國家中。
![]()
原本杜家原本經濟狀況是很不錯的,1947年,杜致禮赴美讀書時,杜家經濟尚可,孩子留學也可以毫無負擔。
可1949年,就在杜致禮和楊振寧結婚那年,杜家狀況急轉直下。
那年,時局動蕩,杜聿明戰敗被俘,她的妻子曹清秀無奈拋下他,帶著6個孩子去了臺灣。
![]()
可在臺灣,他們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安頓庇護,生活一落千丈,日子過得十分拮據,經常需要周圍人的接濟。
如果老將念在杜聿明的面子上,及時伸出援手,資助杜致仁留學,或許這場悲劇不會發生。
但不管怎樣,杜致仁的離開已經是不可挽回的事實。
![]()
楊振寧作為他最后一棵救命稻草,卻沒有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在活著的人看來,是無盡的遺憾。
如果當時能多說一句,多給杜致仁一些安全感,或許他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晚年,楊振寧陪在杜聿明和曹清秀身邊,可能也會后悔,沒有留住他們的兒子吧。
參考信源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