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財經報》2025年9月30日第8版
保赤水清流共書跨省生態答卷
——云貴川赤水河流域跨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情況調研
通過云貴川三省橫向補償機制共同治理,曾經“流卷泥沙”的赤水河得到“重生”——碧帶繞山、水質達到Ⅱ類,珍稀魚類種群回歸。
在云貴川三省交界處,三股清泉自崖壁滑落,匯聚成一條穿行于赭紅丹霞與碧翠喀斯特河谷之間的河流,一路奔涌,最終投入長江的懷抱。清代《仁懷直隸廳志》曾這樣記載“流卷泥沙,每遭雨漲,水色渾赤”,赤水河因此得名。
如今,通過無人機鳥瞰赤水河,碧帶繞山間,千丈可見底。數據顯示,近年來,赤水河全域水質可穩定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Ⅱ類標準。同時,水系生態多樣化快速恢復,擁有長江鱘、鰻鱺等長江上游超40%的珍稀特有魚類種群。
那么,這條全長445千米、流經云貴川三省16個縣市的河流又是如何實現長年澄清的?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記者注意到了一項特殊機制——云貴川赤水河流域跨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以下簡稱赤水河三省橫向補償機制)。這一機制究竟是什么,又是怎樣發揮作用的?記者帶著疑問,前往赤水河流域進行調研。
![]()
圖為流經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大灣鎮的赤水河部分流域 記者 劉碩洋 攝
![]()
![]()
![]()
![]()
![]()
記者手記
淬煉共治的智慧
作者: 劉穎 王子浩 劉碩洋
赤水河由濁變清,遠非一句“保護環境”所能概括。它像是一盤精妙的棋局,其間既有各司其職,也有齊抓共管;既有反復博弈,也有艱難妥協,但是只要目標一致,總能淬煉出共治的智慧。
博弈,是這場變革的起點。赤水河上下游之間,天然存在著發展的“時差”與利益的“落差”。上游,是時代的追趕者,面臨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下游,美酒飄香,經濟脈搏強勁,對水質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顯然,各自的訴求清晰而堅定,上游要發展,難免影響水質;下游要清水,卻難承全域治理之重。在赤水河上,博弈似乎注定要上演。
合作,是這場變革最動人之處。哪怕是在最艱難的時刻,滇黔川人民也沒有讓博弈走向對立,而是催生了合作的藝術。合作,并非退讓,而是尋求更具包容性的解決方案。比如,三省橫向補償機制就擁有一套精巧“算法”:上游省份獲得資金支持,意味著接受了更嚴格的環保約束和更具挑戰的發展方向;下游省份則通過資金補償,承認并部分承擔上游為保護全局水質而犧牲的發展機會成本。協議中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無數次磋商、權衡,這不再是“誰說服誰”,而是如何找到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最后,博弈與合作共同指向了“共治”。當云貴川的執法隊員開始聯合行動,當三省的監測數據被放在同一張圖紙上研判時,最初的博弈方已經演變為命運共同體。
赤水河的澄澈告訴我們,真正的保護并非避免所有博弈,而是通過建立科學公平的規則,將博弈引導至理性的軌道;真正的合作也非毫無分歧,而是基于共同的長遠利益,達成必要的妥協。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 劉穎 王子浩 劉碩洋
終審/胡華玉 編審/保進 劉玉 校對/馬思 編輯/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轉載請注明來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