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成了第一個被“祭旗”的歐洲國家!中國正式對涉及荷蘭ASML光刻機的核心原材料、設備和關鍵企業啟動最嚴格的出口限制。任何談判窗口全部關閉,豁免請求直接無視。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不是拉架子,而是“動真格”了。
中國官方一紙通告,明確對涉及荷蘭ASML光刻機的核心材料、關鍵設備和相關企業,啟動了最嚴苛的出口限制。
別指望討價還價了,談判窗口直接關死,豁免申請壓根不理。
這不是“虛晃一槍”,是真刀實槍的“斷供”。
荷蘭,成了第一個被“敲山震虎”的歐洲國家,全世界都在看,中國這步棋,意在何方?
十年前,中荷關系還算和氣,ASML的光刻機,中國是最大客戶之一,稀土、配件、市場,樣樣少不了中國的身影。
荷蘭提供設備,中國提供原料,互相成就,一拍即合。
但這種默契,從美國伸手開始就變了味。
2023年起,在美國政府反復施壓下,荷蘭開始“左顧右盼”——先是限制最先進的EUV光刻機出口,接著在2024年連DUV這種“中端機型”也被納入管控。
明面上是“技術規范”,背后卻是赤裸裸的政治博弈。
中國呢?沒再忍。2024年出臺新修訂的《稀土管理辦法》,2025年又升級了稀土磁體的出口許可制度。
現在的出口限制,其實早就鋪好了路,這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有備而來。
別看稀土聽起來像是“普通金屬”,但放在ASML的光刻機里,它就是心臟的心臟。
每一臺DUV機器里,超過50個部件都離不開稀土材料。
不論是穩定電磁性能,還是控制納米級溫度變化,沒有稀土,就沒有高精度光刻。
全球稀土資源最多的國家,正是中國。
不光有礦,中國還掌握著全世界大約70%的稀土分離產能。
這可不是簡單的“挖出來就能用”,而是一整套從提取、分離到高純度加工的復雜工藝。
就像你有糧食,但沒鍋沒火,做不出飯來。
哪怕澳大利亞、美國現在也在挖稀土礦,但繞不開的,是中國這一整套產業鏈。
想要繞道?恐怕不是三五年能解決的事。
這次限制,不是發個公告嚇唬人,而是動了全鏈條。
從出口企業名錄到材料配比、報關編碼、終端用途,都要一一核查。
任何想鉆空子、打擦邊球的行為,都被提前堵死。
更關鍵的是,荷蘭方面想談?沒門。
中國商務部根本沒安排接待,態度就是——不談、不讓、不回頭。
出口公司那邊也配合得很默契,不少企業主動終止了對ASML的長期供貨合同,連補貨都不提了。
這說明什么?這不是哪一家企業的決定,是整個系統在執行國家意志。
ASML不是小公司,它是全球唯一能造出頂級光刻機的企業。
可再強的技術,也得靠材料喂養。
稀土一斷,生產就卡殼。
更別提在中國市場的服務網點、維修業務,可能也會受到“間接影響”。
有人說,荷蘭這么做是為了站隊美國,換取政治紅利。
但現實卻是,得罪了中國這個最大市場,代價遠比想象中高。
ASML原本排得滿滿的訂單,有些已經出現“推進暫緩”的跡象,這不是預警,而是后果。
荷蘭曾是“技術中立”的代表,但這次明顯站了邊,而且站錯了。
它高估了美國的“安全承諾”,低估了中國的反制能力。
如今被點名,不是因為它最重要,而是因為它夠“象征”。
ASML是歐洲科技的驕傲,現在卻成了戰略脆點。
這背后,其實是全球科技游戲規則的重寫,誰控制了原材料,誰就能重構供應鏈。
過去大家都追求效率,現在更講安全和掌控。
中國這次出手,就是告訴全世界:供應鏈不是單向依賴,而是互相牽制,如果不尊重規則,就別怪被踢出牌桌。
荷蘭只是第一個,不會是最后一個。
中國這次“動真格”的出口限制,是一次明確的信號:全球科技競爭,已經進入“元素級對抗”的新階段。
未來的全球化,不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是你若卡我,我就斷你。
當“稀土戰”開始,誰還能說,中國只是“韌性供應國”?
現在,它已經是制定規則的人,而誰能真正理解這一點,誰就能在變局中站穩腳跟。
信息來源:《稀土及其衍生品出口實施最嚴審批機制》·新華社·2025年10月10日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