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魏建軍又被一群博主“圍攻”了。
提到發動機熱效率這件事兒時,魏建軍說自己造的發動機,熱效率只能在41%左右徘徊,做不到48%的熱效率。
其實,這話說的已經很隱晦了,別說48%了,45%的熱效率都很難做到。
![]()
魏建軍說這句話也是有原因的,遠的不說,最近5年,關于發動機熱效率這個東西,各大企業都在做傳播。
去年年初,比亞迪和吉利還因為誰有“熱效率最高發動機”這件事兒,在網上“打”了起來。
它們拿出來的是實驗室的數據,都很高,你拿出一個45%的證書,我拿出一個46%的證書,今年更是有一些企業拿了個48%的證書出來。
證書這玩意有用嗎?有。
它代表一臺發動機,在實驗室環境中、理想狀態下的最佳狀態,熱效率這個東西,自然是越高越好。
![]()
每一家企業對熱效率這個東西,態度是不一樣的。
今年夏天,我去參加了上汽奧迪的技術解讀會,德國工程師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第五代EA888發動機,在綜合、嚴苛的環境下,熱效率還能保持在38%的“高位”。
聽得出來,德國工程師很驕傲。
這是落后嗎?還是過度自信?我認為這是基于事實的一種闡述,發動機熱效率是一個技術性的難題,各大企業每年都會砸進去不少錢,就想著怎么優化1%的熱效率。
這東西太難了!
![]()
魏建軍說自己的發動機,熱效率基本上就是在41%左右,這是實話,但41%的熱效率,也是基于混動架構才能有的數據。
在混動、增程系統中,發動機的任務從此前的直接驅動車輛,逐步轉向發電。
所以在設計這些發動機的時候,動力就不是必選項,設計的發動機就能盡量的向熱效率靠攏。
幾乎在所有的混動架構中,內燃機的熱效率都很高。
如果回退到油車技術路線中,誰家的發動機熱效率,能夠達到38%的高位,就是一個非常頂尖的數據了。
目前我能看到的,比較好的熱效率發動機,就是大眾全新的EA888,和日產的VC-Turbo發動機,這兩臺發動機的熱效率都能做到38%,在油車里算好的了。
![]()
為什么會有45%、48%的發動機熱效率?
這些是不掛載任何附件,電氣、空調、水泵都不掛,就放在實驗室中勻速、勻功率的空轉,氣溫、濕度都正好。
在某一個極限點,達到了45%或者48%的數據,然后就可以拿來宣傳了。
所以,所謂的高熱效率都是一種營銷方式,或者說是在特定情況下的數據,不代表真正上路的熱效率。
但是回頭想想,很多人買熱效率高的發動機,目的不就是想動力更強、油耗更低嗎?實驗室里超高的熱效率,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根本就無法實現。
![]()
這還有意義嗎?
有,實驗室里更高的熱效率,在實際使用的情況下,熱效率也不會太差,會鎖定在一個比較低的油耗。
其實現在討論熱效率的問題,有點落后了。
一個是,電動化太猛烈了,很少有人關注發動機熱效率這件事兒了。另一個,目前普遍的發動機熱效率都不差,相比10年前有巨大的進步,就算是油車,油耗也不高了。
![]()
總的來說,目前在油車里,沒有企業的熱效率能超過40%,我說的是實際使用。
別說魏建軍造不出來,頂級的歐美日(參數丨圖片)韓企業,他們的油車熱效率都無法達到40%,至于混動發動機,各家的計算方式都不一樣,這屬于企業的機密信息。
但基本上可以確定,混動發動機在實際工作時的熱效率。也都不會超過4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