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我能自己做飯帶孫子,下午還能去麻將館打兩圈!”2024年4月,開封62歲的孫秀菊阿姨站在“希福中醫抗癌明星”活動現場,攥著話筒的手直發抖。臺下,65歲的老伴擠在人群里,眼睛亮晶晶地看著她——十年前,這個總愛拌嘴的老頭兒,曾連夜開車4小時,把她從死亡線上拽了回來。
![]()
【“活著沒意思,不如跳了”】
孫阿姨從前身體硬朗得很,帶孫子、干家務樣樣不含糊。2015年8月,她抱孫子上二樓突然喘不上氣,姐姐催她去檢查。老伴開著裝修用的小貨車就往縣醫院趕,結果專家偷偷叫他出去,只說“找個好醫生看看”。
“我當時心里咯噔一下,壞事兒了。”老伴沒敢說實話,第二天“哄”著她去了淮河醫院。穿刺、骨掃描、加強CT……一周后,診斷書像重錘砸下:左肺腺癌,已轉移到腦部、甲狀腺和淋巴結。“不能手術,轉移了切了更快!”醫生的話讓她眼前發黑。
![]()
放療20次,頭發掉光了;化療一個療程,吐到吃不下飯。“治不好還花光錢,不如走了算了。”她躲在醫院樓梯間哭,趁人不備爬上窗臺。“那感覺,就覺得活著沒奔頭了。”
【老頭兒瘋了似的找老中醫】
“要不是他,我早沒了。”孫阿姨說的“他”,是相伴30年的老伴。發現她不見了,老頭兒瘋了一樣打電話、滿樓找,最后在樓梯間拽住她冰涼的手:“你走了,我和孫子可咋辦?”
就在最絕望時,尉氏病友說了句:“鄭州有個袁希福老中醫,純中藥,去試試吧!”老伴連夜開上車,凌晨5點出發,7點就到了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人可多了,還得排隊!”孫阿姨回憶,當時她滿腦子“活不成”,覺得這趟是白跑。
![]()
袁希福院長沒講大道理,就說:“種地的小草不影響地壯,身體好了,帶瘤也能活!”這話像根線,拴住了她的心。“至少,為了老頭兒和孩子,再試試。”
藥很苦,但5天后,她能感覺到身上有勁了,吃飯不吐了。“能喝下藥不吐,就有盼頭。”靠著這點勁,她咬牙做完6個療程化療。2016年1月復查,病灶縮小了!“能回家過年了!”全家抱頭痛哭。
【“有人比有錢強!”老伴的土話成了“護身符”】
身體好轉后,孫阿姨心疼錢想停藥。老伴急得吼:“停啥停!有人比有錢強!有人干活才有勁,沒人掙再多錢有啥味?”這句糙話,成了她堅持吃藥的“硬醫囑”。
![]()
十年過去,孫阿姨又變回了愛做飯、帶孫子的老太太。老伴卻成了“管家婆”:搶著洗碗拖地,怕她累著;每天下午雷打不動送她去麻將館“上班”,到點準時接“下班”。“他就怕我悶得慌,說打麻將開心,比啥藥都強。”
2024年4月的活動現場,孫阿姨攥著話筒哭:“我這條命,是老頭子和袁院長給的。”臺下老伴憨笑著,眼眶泛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