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后,原本渾渾噩噩、覺得“只要有北洋海軍在,渤海灣就固若金湯”的清政府終于發現從1888年開始已經再也沒有添置一條軍艦的北洋海軍并不足以拱衛京畿,于是臨時抱佛腳之下撥出巨款四處尋購可用的軍艦。
鑒于日本聯合艦隊相較于北洋海軍擁有航速和艦炮射速兩大絕對優勢,因此清政府這一輪購艦的重點是航速快、火力猛的大型防護巡洋艦(被稱為“大快船”)和號稱可以克制大型防護巡洋艦的同時還能獵殺魚雷艇的“魚雷獵船”,這個比較拗口的名稱在當時的學名叫“魚雷炮艦”,是一種比魚雷艇擁有更高的航速以及更多的速射火炮,同時還保留有魚雷發射管的高速艦艇,成為未來的“魚雷艇驅逐艦”的前身。
1894年8月7日,李鴻章從北洋海軍的魚雷教習——德國人福來舍處得到了兩種魚雷艦艇的出售消息,其中一型“長廿丈,行廿八海里,帶雷炮三尊,炮徑十八寸,以備新式大雷,并帶快炮八尊,造價白銀32萬兩”的“魚雷獵船”引起了李鴻章的興趣,在和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商定后決定購買一艘,配屬北洋海軍當做先頭“斥候”所用。
![]()
李鴻章
![]()
丁汝昌
8月25日東海關道劉含芳作為李鴻章的代表與放出出售“魚雷獵船”信息的泰萊洋行在煙臺就購買一艘“魚雷獵船”的詳細事宜進行商討。至9月6日,清政府突發上諭,將購買數量從一艘增加到四艘,購買費用經慈禧太后批準,從為修建頤和園而存放在匯豐銀行生利息的20萬英鎊的海軍報效款的本金中支取。
對此泰萊洋行樂不可支,立即重新計算報價,給出了四艘總價368.9356萬馬克的報價。但是,泰萊洋行在9月20日將要簽約前表示,四艘“魚雷獵船”不是現貨,而是簽字畫押后付了首付款才能開工,工期十個月,送到中國還要兩個月。
此時,大東溝海戰已經結束,北洋海軍主力遭受重創,迫切需要現成軍艦來加強戰斗力,因此李鴻章奏請朝廷叫停了這項交易。
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后,清政府趁機將原本由地方督撫主導的購艦行動收歸總理衙門,此后重建海軍的購艦事宜皆由總理衙門主管,這時因為甲午戰爭而被叫停的“魚雷獵船”購買計劃又重新被提出,只不過這次撇開了“中間商”泰萊洋行,而是在1898年初直接指示駐德公使許景澄直接和以建造魚雷艇著稱的德國希肖造船廠(北洋海軍的“福龍”號魚雷艇就是該廠的產品)簽訂合同,訂造四艘“魚雷獵船”,分別命名為“海龍”、“海青”、“海驊”、“海犀”。
![]()
許景澄
當時,德國海軍并沒有“魚雷炮艦”這個艦種,倒是有“領航魚雷艇”這一艦種,主要充當魚雷艇隊的旗艦,用以指揮魚雷艇隊進行作戰。通常以一艘領隊魚雷艇帶著八艘魚雷艇組成一支魚雷艇隊,作戰時要位于魚雷艇隊的最前方,帶著一眾魚雷艇進行突擊作戰,而“海龍”級“魚雷獵船”通常被認為是在德國海軍D8型領隊魚雷艇基礎上的強化改進版本,其用途從帶領魚雷艇實施雷擊作戰改成獵殺魚雷艇為主、同時保留雷擊能力。
根據希肖廠提供的方案,“海龍”級“魚雷獵船”長59.98米、寬6.1米、最大吃水1.98米,配備兩座總功率為6000馬力的復合蒸汽機,使得“海龍”級可以達到32節的航速,煤倉容量67噸,這個載煤量允許“海龍”級以14節的經濟航速連續航行2100海里。
武備方面,“海龍”級“魚雷獵船”總共裝備有兩具18英寸大口徑旋轉式魚雷發射管和六門“哈奇開斯”47毫米速射炮,如果四艘“海龍”級“魚雷獵船”結隊出海巡獵,別說魚雷艇遇到了死路一條,就算是落單的大型軍艦,八枚18英寸大口徑魚雷也足夠其“喝一壺”。
由于體量小,所以希肖廠的施工速度飛快,四艘“海龍”級“魚雷獵船”于1898年4月相繼下水,至9月全部竣工,9月22日時任駐德公使呂海寰親臨希肖廠觀看了“海龍”、“海犀”和“海青”的試航,“海驊”當天因為輪機故障沒有進行試航,經過搶修和測試后于9月30日完成了試航。
![]()
呂海寰
1899年4月7日,在渡過漫長的冬季后,四艘“海龍”級“魚雷獵船”由德國船員駕駛,在中國海軍軍官呂文經的帶領下離開德國駛往中國,于6月9日抵達天津大沽交付給新建中的中國海軍,同兩艘“海天”級防護巡洋艦、三艘“海容”級防護巡洋艦一起形成高低搭配、構成甲午戰爭后的新建海軍主力陣容。
![]()
“海天”級防護巡洋艦
![]()
“海容”級防護巡洋艦
![]()
一張罕見的四艘“海龍”級驅逐艦齊聚一堂的照片
然而僅僅一年后,義和團運動席卷中國北方地區,北京和天津的局勢逐漸失控,英、美、法、俄、德、意、日、奧八國的軍艦云集大沽口,以“防止義和團占領大沽炮臺,切斷進京解救公使的聯軍后路”為由于1900年6月16日向大沽炮臺守將——天津鎮總兵羅榮光發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交出大沽炮臺的防務,遭到羅榮光的堅決拒絕,隨即大沽炮臺戰斗于6月17日0時50分打響。
![]()
羅榮光
在大沽炮臺激戰正酣時,英國驅逐艦“名譽”號和“牙鱈”號順著白河試圖攻占天津機器局,結果發現了停泊在天津機器局附近的白河邊的全部四艘“海龍”級“魚雷獵船”,四艦此時對發生在大沽炮臺的戰斗依然一無所知,對將要到來的危險毫無準備。
“名譽”號和“牙鱈”號隨即各抽調一名軍官和十二名水兵組成突擊隊,分乘兩條舢板分別駛向兩兩結隊系泊的“海龍”、“海青”、“海驊”、“海犀”四艦發起突襲,四艦上的中國官兵毫無準備,艙面人員略作抵抗就逃上河岸,依托岸邊房舍用步槍繼續抵抗,但很快被“名譽”號和“牙鱈”號上的炮火驅散;而艙內人員則來不及作任何抵抗就成了俘虜。在這場短暫的戰斗中,“海驊”號管帶饒鳴衢中彈陣亡,成為整個大沽戰斗中唯一的一個在作戰中陣亡的中國海軍軍官。
![]()
被俘獲的兩艘“海龍”級
![]()
兩名英國海軍軍官在“海龍”號上的留影,注意救生圈上的“海龍獵船”字樣
戰后,“海龍”級“魚雷獵船”作為戰利品被列強瓜分:
“海龍”號被英國獲得,更名“大沽”號編入中國艦隊,當“海龍/大沽”號在曾經俘獲它的“名譽”號的伴隨下前往香港的途中在1900年11月12日遭遇了臺風,“名譽”號受損嚴重,而“海龍/大沽”號則幾乎毫發無損,顯示了過硬建造的質量。此后“海龍/大沽”號保留了中國時期全套武備的狀態下一直在香港服役,1914年7月被列為廢艦,1916年10月25日在香港被出售。
![]()
編入英軍的“海龍/大沽”號
“海青”號被德國獲得(也有說法說德國獲得的是“海犀”號),更名“大沽”號編入以青島為基地的德國海軍東亞艦隊,中國時期的六門47毫米速射炮被兩門50毫米速射炮取代,此外還在后部加裝了一座裝甲司令塔,在前部的司令塔后面加裝了露天航海艦橋。1914年6月13日,“海青/大沽”因為鍋爐報廢而除役。一戰爆發時,該艦被閑置在青島的德國海軍船塢內。德國人試圖修復它,但試航后發現無法出海而被拖回,棄置在青島內港。1914年9月28日為避免被進攻青島的日軍俘獲,該艦通過炸藥爆破的方式在青島內港自沉。
![]()
編入德軍的“海青/大沽”號
![]()
停泊在青島的“海青/大沽”號
“海驊”號被沙俄獲得,改名“大沽”號編入位于旅順的太平洋艦隊,1901年1月27日,該艦又被改名為“布拉科夫中尉”號,以“紀念”在進攻大沽炮臺中陣亡的“高麗人”號炮艦槍炮官布拉科夫中尉。俄國人保留了全部六門47毫米速射炮,但將魚雷管更新為15英寸懷特海德魚雷發射管,并在艦尾加裝了一門75毫米“賈納”速射炮。
![]()
編入俄國海軍的“海驊/大沽”號
日俄戰爭爆發后,“布拉科夫中尉”號原被指定作為阻塞船封鎖航道,但俄軍一直沒有找到時機實施阻塞作戰,遂又被指派為聯絡船,負責旅順與滿洲俄軍的通信聯絡。為了減重和提高航速,艦上的47毫米速射炮悉數被拆卸下來,魚雷發射管也只保留一具。1904年6月2日,該艦第一次出動,將旅順分隊的作戰計劃帶往營口轉送給陸軍。該艦的第二次出動于6月15日到達營口,帶去了一批重要公文。
1904年7月24日清晨,“布拉科夫中尉”號在執行巡邏旅順東港外海灣的行動中被日艦“三笠”號的艦載魚雷艇發生一枚魚雷命中動力艙,由友艦“懼怕”號拖往淺水區途中因傷勢過重坐沉。俄軍隨后對該艦進行了打撈,然而打撈工作因懾于日軍參與封鎖作戰艦艇的巨大威脅而被迫中止。該艦艦體隨后被爆破以防日軍重新利用。1904年9月24日,該艦從俄國海軍艦艇序列中除籍。
![]()
正在試圖打撈“布拉科夫中尉”號的俄軍
“海犀”號被法國獲得(也有說法是法國獲得了“海青”號),更名“大沽”號后編入法國海軍魚雷艇隊,駐扎在西貢,1911年2月22日觸礁擱淺,4月27日開始多次試圖搶救無效后,于9月30日放棄搶救,就地報廢,但艦體一直閑置到1914年才解體。
![]()
被廢棄的“海犀/大沽”號艦體
其實當時直接參加進攻大沽炮臺的聯軍戰艦實力并不強,總共有英國炮艦“阿爾杰林”號、德國炮艦“雞貂”號、法國炮艦“里昂”號、俄國炮艦“高麗人”號、“基里雅克”號和“海龍”號(與中國的“海龍”號重名),以及驅逐艦“名譽”和“牙鱈”。除了500噸級的“里昂”號外,其余各艦噸位都在1000噸級上下,航速普遍都只有12~13節。“名譽”和“牙鱈”作為驅逐艦,裝備有一門12磅速射炮和六門47毫米速射炮,火力雖然比“海龍”級強,但并不能構成壓倒性的優勢。
![]()
雞貂號炮艦模型
如果四艘“海龍”級“魚雷獵船”當時處在隨時能夠出擊的狀態,能在第一時間內結伴對這些航速低下、行動笨拙的列強海軍炮艦實施魚雷突擊,就算最后還是逃不了船毀人亡的結局,也總能在自身被摧毀前擊沉數艘列強炮艦——當時大沽口海面上還停泊著防護巡洋艦“海容”號,如果四艘“海龍”級在突擊過程中還能得到火力兇猛的“海容”號的火力支援,突擊的膽量還能更大、還能取得更大的戰果。如果當時正在天津機器局西局乙號船塢內維修的魚雷炮艦“飛霆”號也能參戰的話——
![]()
“飛霆”號魚雷炮艦
總之,如若拼死一搏、尚有一戰之力。
可是并沒有那么多的“如果”,中國海軍有膽氣的能戰之士和敢于一戰的勇氣已經在甲午戰爭中喪失殆盡,剩下的就只有為了保存實力而委曲求全之輩。整個大沽戰斗中,“海容”號巡洋艦一炮未放,連同艦上的新建北洋水師統領葉祖珪(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靖遠”號防護巡洋艦管帶,是當時甲午戰爭后北洋海軍幸存下來軍銜最高的軍官)一起不戰而降,眼睜睜地看著“名譽”號和“牙鱈”號深入白河去捕捉毫無防備的“海龍”級艦。
![]()
葉祖珪
而四艘“海龍”級上的官兵大意麻痹,對于迫在眉睫的戰爭毫無準備,對可能被突襲毫無戒心,導致區區二十六名英國海軍官兵在兩艘驅逐艦的火力支援下突襲成功,釀成了中國近代海軍史上繼北洋海軍在劉公島全軍覆沒,向日本方面交出全部殘存艦只后的又一屈辱的一幕。
排水量:280噸(滿載排水量305噸)
主尺度:59.98米×6.1米×1.98米(總長、寬、吃水)
動力:2座復合蒸汽機,4座鍋爐,雙軸,6000馬力
航速:32節
煤艙容量:67噸
續航力:2000海里/14節
武備:六門47毫米哈乞開司速射炮,兩具18英寸魚雷發射管
![]()
本廠長繪制的“海龍”級魚雷獵船二視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