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
唐朝詩人陳陶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哀嘆?一條無定河,實際上濃縮了半部中國邊塞史。
我還是先手繪一幅無定河的地圖。
![]()
無定河發源于陜西省定邊縣白于山北麓,源頭叫做紅柳河,流經內蒙古巴圖灣之后,開始稱為無定河。主河道全長490公里,流經鄂爾多斯、榆林、米脂、綏德,在清澗縣注入黃河。無定河有四條支流,分別是榆溪河、蘆河、大理河和義合溝,從地形上看,無定河像是黃河這棵大樹左側的一根枝條,又分叉出幾根細支鋪在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上。
地處農耕和游牧的分界點,無定河流域歷史就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爭奪的焦點之地。
秦朝時期,蒙恬北擊匈奴,在此地設上郡。
西漢時期,衛青在此與匈奴進行“河南之戰”,此戰奠定了衛青為西漢新一代軍界領袖的基礎。漢武帝在無定河流域設上郡,移民十萬充實邊疆。
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混戰不休。匈奴人赫連勃勃自立為大夏天王,不斷襲擾關中,最終破長安城而入。在見識了長安的堅固和繁華后,赫連勃勃擄掠了幾十萬中原人到了北方,在無定河畔修建了統萬城。
人如其名,赫連勃勃確實野心勃勃,意圖“一統萬方”,結果確是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焉。大夏國只持續了二十年就滅亡,統萬城在無定河邊屹立五百年之后,也被“毀城狂魔”趙廣義一把火燒毀。
隋唐時期,中原王朝先后與突厥,梁師都,薛延陀在無定河流域大戰。無定河上游的夏州也是防御吐蕃東進的重要據點。
無定河流域在歷史最慘烈的戰爭,當屬于西夏和北宋在此進行的長期拉鋸。三川口之戰,綏州之戰,無定川之戰,永樂城之戰,宋軍敗多勝少,累計在無定河流域折損兵力數十萬。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這首詩寫于唐朝,卻更像是對后世宋朝的預言。“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范仲淹的詞中透露出沉重的無奈和悲涼。
明朝時期,延綏鎮(榆林鎮)是九邊重鎮之一,駐地先為綏德,后移榆林,常備兵力有5萬多人。無定河河道和明代的長城兩次交叉,構成了明河套地區的重要防線。蒙古兵多次在此“潰邊墻而入,大掠數日而去”。嘉靖年間,蒙古騎兵一度深入的延安等地;萬歷年間,三邊總督李汶在此取得“三邊大捷”。
明末,李自成就是無定河流域米脂縣人,他本人就是明末邊軍一小兵。
我們最后來說說,無定河的名字是怎么來的?穿越沙漠和黃土,狂沙淹沒,水土流失,使得這條河的河道飄忽不定,深淺和清濁也無常態,故名無定河。
無定河流域,因地處農耕和游牧民族交界之地,歸屬也常處于“無定”狀態,在連年戰亂的歷史時期,這里人們的命運也充滿著未知。在大歷史背景下,誰的命運又能確定呢?
命運如河流,最怕無定。
原創繪圖不易,感謝支持,敬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