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歲末,東北地區終于等來了第一座萬億GDP城市,現在人們的期待是,大連能夠為東北振興做些什么?
萬億體量的大連將擴展怎樣的產業經濟“朋友圈”,能否如愿帶來東北地區稀缺的資源集聚效應?
從GDP超萬億到區域領航
在2024年以超過9500億元GDP站上歷史新高后,受益于工業技改投資70%以上的增速、高技術制造業10%以上的增速,大連將在今年年末如愿突破萬億關口,成為東北三省及內蒙古東部地區首個萬億GDP城市,東北地區沒有萬億級經濟引擎的歷史將不復存在。
作為東北經濟第一城,大連的含金量藏在重點產業持續升級的細節里。規上工業、現代服務業、航空運輸業等都是大連的強點,還連續躋身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榜單,制造業、金融業與港口疊加,東北地區再無其他城市具有大連這般的優勢和底蘊。
![]()
![]()
身份升級,大連自然責任在肩。
對于東北地區而言,萬億GDP城市大連的誕生,將成為區域經濟振興發展的新錨點。
大連的成功跨越,力證東北地區的老工業基地也有“春天”,能夠擺脫資源依賴,實現高質量增長。
大連也和南方城市一樣,搞起了“傳統產業頂天立地、新興產業鋪天蓋地”的新格局,綠色石化產業規模推至4000億元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突破2000億元。大連正為其他東北城市提供可復制的轉型樣本。
更為典型的是,體量升級的大連將呈現磁石效應,一定程度上緩解東北地區長期面臨的資本、人才外流壓力。截至目前,大連今年已經新增11家金融機構、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勢頭向上。
能否玩轉“朋友圈”,實現產業協同
大連并不缺乏重點產業的輻射力,只是此前往往未能進入更廣域的視野,未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如今,大連2025年啟動的沈大氫能高速走廊已納入全國規劃,串聯起沈陽新能源汽車產業與大連氫燃料電池軌道機車制造基地,形成了東北地區首個跨城新能源產業鏈。旅順口區引入高端配套資源,以“鏈主帶鏈”的模式,加快打造年產值超百億的船舶全產業鏈。
大連的技術合同成交額去年超過660億元,45%的科技成果在本地轉化,另有近兩成流向東北的其他城市,今年該數據有望提升。
在東北地區傳統的冰雪經濟方面,大連計劃以低空經濟實現突破,與哈爾濱、長白山合作開發冰雪旅游低空航線。
但想要進一步激活東北經濟,大連所要發力的點還有不少。
![]()
比如港口樞紐的門戶價值有待發揮,2024年,大連水路運輸總周轉量增長了13.4%,但只有30%的貨物吞吐量服務于東北內陸,遠低于上海港對長三角地區60%的輻射率。通過完善遼滿歐通道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銜接,推動長春、哈爾濱的汽車零部件、糧食等貨物經大連港集散,讓大連港口從物流節點升級為價值樞紐。
大連正在構建的六大產業集群亦需發揮引領作用。
綠色石化領域,以恒力新材料科創園的重點項目帶動盤錦、撫順的石化企業向精細化工延伸。工業母機集群,以瓦軸集團為龍頭,計劃盡早實現200億產值,為齊齊哈爾的重型裝備、沈陽的機床企業提供高端配套。
作為東北地區唯一入選“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城市,大連2025年新發放企業類貸款平均利率降至3.43%,低成本資金優勢可通過銀團貸款、產業鏈金融等方式,惠及更多東北地區的中小企業。
要實干,不要符號化
頂層設計和地方都對大連抱以厚望,“在東北全面振興中勇于爭先”的遼寧,通過36條政策措施,支持大連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大連的工作報告則明確朝著“東北亞區域經濟中心”努力。
對此,大連需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綠色石化產業“一業獨大”對已經升格的大連而言,將成為新的風險點。在人工智能、海洋生物等領域,大連應有所發揮。民營經濟活力不足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從國企主導轉為多元協同,大連才能更高效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
大連能夠用3-5年的時間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提至25%以上么?
大連的金融中心、物流樞紐優勢,能轉化為東北地區的共同優勢么?
想要讓萬億GDP城市的紅利真正滲透到白山黑水間,大連需要以實干破解東北地區產業單一、協同薄弱、開放有待加強的難題,真正扛起東北振興的“重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