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杭州飛仁川的國航CA139航班上發(fā)生了一件驚心動魄的事兒——行李架里突然竄出火苗,竟是旅客帶的鋰電池自燃了。雖說最后機組及時滅火、備降上海沒傷人,但后續(xù)的補償方案和各種討論,早就吵翻了天。
![]()
這趟航班早上9點47分從杭州起飛,原計劃中午就能到仁川,不少乘客還是去看演唱會的年輕人。當時乘務員正發(fā)著面包和小食品,突然“砰”的一聲悶響,中部的14號行李架就冒起了火星子。有坐在附近的乘客說,火星子都濺到頭頂了,有人下意識打開行李架艙門,火一下就變大了,周圍立馬有人喊“關掉,關掉”、“滅火器”,瞬間亂成一團。好在乘務員反應快,拿著滅火器很快把火滅了,就是行李架被熏得黑乎乎的,整個客艙全是煙。機長當機立斷備降上海浦東,11點多穩(wěn)穩(wěn)落地,后來調(diào)了新飛機,直到下午5點半才到仁川。
![]()
對于這次事件,國航很快拿出了給驚魂乘客的補償方案,經(jīng)濟艙補每位乘客200元,公務艙每位乘客補300元。對于這樣的補償方案,網(wǎng)友的評論炸了鍋。有人第一時間吐槽補償太少:“萬米高空撿回條命,就值兩杯奶茶錢?這補償方案也太敷衍了”,還有人補刀:“耽誤大半天行程,換飛機等那么久,這點錢連機場盒飯都不夠買兩份”。更有人翻出之前的案例,說“之前別的航班延誤幾小時都不止這點,這可是危及生命的事”。“乘客那句‘活下來挺好'藏著多少驚魂未定的感慨呀!國航也不掂量掂量這句話的分量,那可是生命之重啊!”
![]()
吐槽完補償,大家更關心的還是這鋰電池“怎么帶上飛機的”。有網(wǎng)友直接質(zhì)疑安檢:“民航局早有規(guī)定啊,沒3C標志、能量超100Wh的充電寶根本不能帶,這東西是怎么漏過去的?” 確實,今年類似的事真不少,8月大連飛南京的航班,剛登機就有充電寶冒煙;6月上海航空的航班上,也是充電寶出問題,乘客輪流用礦泉水澆滅。有人就說:“不是不讓帶,是劣質(zhì)的、不合規(guī)的總有人帶,安檢也沒把好關”,還有常坐飛機的人提醒:“鼓包、外殼破的充電寶千萬別帶,飛機上也別充電,太危險了”。
![]()
也有網(wǎng)友把焦點放機組身上,不少人夸處置專業(yè):“乘務員沒慌,機長備降果斷,這才沒出事,給機組點個贊”,有乘客也在網(wǎng)上說“多虧了工作人員,不然真不敢想”。但馬上有人接話:“機組給力是應該的,可源頭問題沒解決啊,下次再出事怎么辦?” 甚至有人吵起來,一方說“干脆禁帶充電寶算了,太嚇人”,另一方反駁:“合規(guī)的沒問題,是不守規(guī)矩的人害人,不能一竿子打死”。
![]()
還有懂行的網(wǎng)友提到法規(guī),說鋰電池屬于危險品,嚴禁托運,超過160Wh根本不能帶,這次自燃的要是不合規(guī),航空公司其實能追責。有人就問:“現(xiàn)在查到是哪個人帶的嗎?是正品還是劣質(zhì)的?” 也有人吐槽后續(xù)安置:“乘客在擺渡車上等好久,問了才安排去大廳,這點做得確實不到位”。
![]()
其實這事最該讓人警醒的,從來不是補償多少。機組的專業(yè)處置確實救了場,但往前倒推,那枚鋰電池怎么過的安檢、有沒有合規(guī),才是最該追問的。民航局早就有明確規(guī)定,甚至上海機場還有查合規(guī)的小程序,可還是有漏網(wǎng)之魚,說明不管是安檢環(huán)節(jié)還是個人意識,都有漏洞。200塊錢的補償或許讓人寒心,但比起錢,一飛機人的安全才是真的無價。
別總抱著“偶爾一次沒事”的僥幸,不合規(guī)的充電寶別貪便宜買,更別帶上飛機;安檢也得再嚴點,別讓“安全漏洞”跟著上了天。畢竟在萬米高空,任何一個小疏忽都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后果,平安落地比什么都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