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補貼到賬啦!今年北方官兵的供暖費,原來這樣算!
這幾天北方氣溫驟降,家里暖氣還沒熱,心里卻先暖了——銀行卡上剛剛到賬的取暖補貼,讓不少在北方服役的戰友們直呼“國家送溫暖太及時”!
這幾天,隨著北方多地氣溫驟降,不少戰友的手機銀行提醒成了一場“小型狂歡”。一位在河北服役的戰友曬出到賬截圖:“取暖補貼已到賬,速度堪比雙十一退款!”這條消息瞬間在各大軍營社群刷屏。事實上,自2016年底起,全軍和武警部隊的取暖補貼就已從“隱形福利”變為“明補”,直接打入個人賬戶,讓每一位在北方服役的官兵都能實實在在感受到這份溫暖。
![]()
補貼計算有公式,職級面積是關鍵
這筆讓北方戰友們欣喜的補貼,可不是隨便估摸出來的數字。它嚴格按照一個“核心公式”計算:個人取暖補貼 = 本人購房補貼建筑面積標準 × 當地政府公布的居民住宅建筑面積取暖收費價格。簡單來說,你的職級越高,對應的購房補貼建筑面積標準就越大,能拿到的取暖補貼也越多。如果當地政府公布的是使用面積價格,別急,系統會自動按0.75的系數折算成建筑面積價格。
舉個例子,一位駐沈陽的正團職干部,購房補貼建筑面積標準為90平方米,假設當地建筑面積取暖價格為27元/平方米,那么他今年的取暖補貼就是90 × 27 = 2430元。而一位中士,若其購房補貼建筑面積標準為96平方米,當地使用面積取暖價格為25元/平方米,則補貼計算為96 × (25 × 0.75) = 1800元。這種精準計算,確保了補貼的公平合理。
覆蓋15個省區,10類人員可領取
取暖補貼的發放范圍有著明確界定,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這15個實行集中供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能領取補貼的人員則涵蓋了10類,包括現役軍官、文職干部、中士以上軍士、文職人員、軍隊管理的離退休干部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雙軍人家庭,夫妻雙方均可按照各自的職級標準領取取暖補貼,這一點充分考慮到了雙軍人家庭的實際情況。對于家屬符合隨軍條件但未隨軍,或者本人異地調動家屬未隨遷的官兵,只要家庭住房在集中供暖地區,也可以申請按家庭住房所在地標準發放補貼。
發放時間有講究,9月30日前到賬
為了讓官兵們在供暖季開始前就能準備好取暖費用,軍隊取暖補貼的發放時間定在每年9月30日前一次性發放。這里有個關鍵細節:如果你在9月30日之前職務或軍銜有了晉升,就按照新的職級標準發放補貼;如果在10月1日之后才變動,那么就要等到下一個取暖期才能享受新標準了。這種安排既保證了及時性,也體現了規范性。
從“暗補”到“明補”,改革凸顯公平
回顧過去,軍隊曾長期實行“單位統包”的福利供暖制度。住公寓房免費,住自有住房的則情況不一,容易產生不公平現象。自2016年底改革后,轉變為將取暖補貼直接發給個人,住戶再按規定繳納取暖費。這種“暗補”變“明補”的模式,使得無論住房條件如何,官兵們都能按照職級享受同等標準的補貼,實現了“補貼發放精準化,費用繳納個性化”,大大提升了保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補貼背后是國家的細致關懷
這筆取暖補貼,看似是簡單的費用報銷,實則體現了國家對于軍人家庭的細致關懷。它解決了北方官兵冬季供暖的實際負擔,讓官兵們能夠更加安心地服役。特別是對于駐守在艱苦偏遠地區的軍人來說,這筆補貼更是一份實實在在的溫暖。
當戰友們用這筆補貼為家人繳納取暖費,或者為家庭添置過冬物品時,他們感受到的不僅是經濟的支持,更是國家對于軍人奉獻的認可和回報。這種保障機制,正是讓軍人成為受社會尊崇職業的具體體現之一。如今,北方已陸續進入供暖期,這筆及時到賬的取暖補貼,無疑為官兵及其家庭帶來了一個“暖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