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被依法關停的幼兒園,四名被處罰的幼師,一份精神障礙的診斷證明,一對奔走呼號的父母,還有一個心靈受創的三歲孩子——遼寧盤錦這起幼兒園虐待事件,遠不是“已處理”三個字可以輕描淡寫揭過的。


當孟先生第一次發現自己三歲女兒身上的淤青時,恐怕不會想到,這僅僅是噩夢的開始。從去年10月到今年3月,這位父親一步步揭開了鵬程幼兒園里令人發指的真相:通過監控視頻,他目睹了女兒被老師拽到房間推頭撞墻、扇嘴巴的殘忍畫面。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僅3月3日至21日這短短十幾天里,這家幼兒園的老師們對幼童的毆打次數竟高達近千次!這不是教育,這是對毫無反抗能力的孩子的系統性暴力。
面對如此惡性事件,當地教育局的回應是:已在5月15日關停涉事幼兒園,6月對幼兒園法人作出永久禁入處罰,并開除了涉事老師。警方也對園內4人給予行政拘留,其中1人轉刑事拘留。
但這樣的處理結果,真的足以撫平創傷嗎?真的能阻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嗎?
當一個三歲的孩子被診斷為“精神障礙”,她失去的不僅是快樂的童年,更可能是正常成長的權利。孟先生夫婦帶著孩子多次前往北京診療,他們的訴求很簡單——抓人,讓施暴者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
而事件中的另一個聲音也值得我們深思:盤山縣委書記表示家長曾要求上千萬元賠償,但孟先生堅決否認,稱他們始終只要求追究責任人。這種各執一詞的局面,恰恰反映了類似事件中常見的困境:受害家庭尋求的到底是公正還是賠償?或許,對大多數父母而言,公正本身就是最好的賠償。
我們不得不問:為什么每次都要等到孩子身心受創,才能引起重視?幼兒園教師的準入門檻和日常監管到底存在怎樣的漏洞?對施暴者的處罰是否足以形成震懾?
這不是盤錦一個地方的問題,這是整個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國家的未來。當他們在我們認為最安全的地方受到最無情的傷害,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站出來說“不”。
從紅黃藍到盤錦鵬程幼兒園,類似的悲劇一再上演,警示我們必須建立更嚴格的幼教從業審查制度、更透明的幼兒園監控機制,以及更嚴厲的虐待兒童懲處法律。
目前,此案仍在進一步處理中。我們期待法律能給受害家庭一個公正的交代,更希望這樣的悲劇能夠促使整個社會真正重視起兒童保護這一沉重而緊迫的議題。
不要讓“祖國的花朵”在綻放之前,就遭受風雨的摧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