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
![]()
前陣子把A6000套機出掉,購入A7M4之后,現在手上是半幅和全幅機身各一臺。由于之前的1650狗頭是A6000套機的,后來買的A6400是單機身,現在缺一個方便點的變焦頭。看了一段時間,感覺半幅的騰龍18-300或者全幅的騰龍28-200不錯,最近大促看到國行的18-300價格來到3390左右,還有一些贈品,就入手了。
![]()
鏡頭這東西,假貨倒是不會有,但是翻新卻很難避免,以現在的造假技術,一般用戶是很難辨別出來的。外包裝和拆修痕跡都可以偽造掩蓋,除非極專業的內行人士,否則根本看不出來。騰龍18-300的水貨價格也一直維持在3000左右,現在行貨3300出頭,如果不要贈品甚至可以壓到3100出頭,沒有理由不入國行,當然前提是全新正品。
![]()
而騰龍28-200的三方店水貨日常3000-3200左右滿地跑,國行常年4400往上,貓狗全球購官方3600往上,這個價差令我不太敢下手。值得一提的是,貓家的全球購官方,不包含所謂的“百億補貼”頻道和三方店,貓家所謂的百億補貼也低到過3200,但實際還是三方店,而且甚至看不了是哪家店鋪,感覺更不靠譜了。鏡頭到手,機身有序列號鋼印,與包裝一致,騰龍官方公眾號注冊成功,三碼一致,感覺應該是安全下車了。
![]()
鏡頭上可以看到生產地在越南,查了一下新聞確實騰龍之前在越南是已經建了廠,可惜了,我還是更信任中國生產。很多第三方廠家賣的水貨鏡頭,都會寫什么上機痕跡是抽檢,版本隨機發啥的,我是不太敢上車的,至于所謂的店保一年就更是呵呵了。我的底線是真官方全球購(不是三方店掛百億補貼那種),之前28-200的3499沒趕上,現在18-300到手了就先用著吧。
![]()
當然,我手上其實還留著一只索尼18-105,不過那只更偏向視頻,而且也幾乎沒有微距能力。工作室里拍產品,對微距還是比較看重的,騰龍這幾只焦段夠用,微距能力不錯,其他方面都可以忍。非要說欠缺嘛,16-50和18-105都是電動變焦頭,也即可以不擰變焦環,直接電子變焦,目前好像只有一部分原廠頭能實現。
![]()
鏡頭前后蓋的質感只能說是一般吧,跟索尼原裝鏡頭的感覺還是一眼就能看出來差距,不過能用就行。我自己也買過幾個雜牌的,能蓋住也就差不多了。
![]()
索尼版鏡頭身上只有一個變焦鎖定切換開關,看騰龍官網,佳能RF卡口還有AF/MF和VC ON/OFF開關,佳能RF和尼康Z卡口還有Type-C更新固件功能。算了無所謂了,要啥自行車。
![]()
這個遮光罩可以正反裝,外拍的時候往外裝就行。不過向內的時候,會影響手擰變焦環,直接拆掉又聽說縫隙更容易進灰,不知道有沒有什么兩全齊美的方法。
![]()
因為微距是我一個比較大的需求,我也比較了一下手上一直在用的索尼E30 F3.5和新鏡頭的效果。左上為E30 F3.5一步左右距離,右上為最近對焦;左下為騰龍18-300在34mm時的效果,右下為34mm時最近拍攝距離。之所以是34mm,因為我把E30 F3.5,記成了E35欸嘿,擰的時候擰在了34mm左右,湊和吧。而官方標稱18-300在廣角端最近拍攝距離為0.15m,指的應該是被攝物體到傳感器的距離,而非鏡頭前端。因為18mm、34mm的時候,鏡頭已經懟到臉前了,再近一點就碰到了……從這一點來看,專門的微距頭在放大倍率上還是有優勢,不過18-300也夠用了。
![]()
目前發現的一大問題,就是相較于之前的定焦頭,18-300的重量和長度大了不少,相機平放的情況下會低頭,鏡頭前端底部會往下磕。我目前的想法是遮光罩底部貼點東西保護下,這陣子再想想有沒有什么更好的解決辦法。而之前只上機2次,快門次數不到10次的索尼55210,找個機會出掉得了。
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里,感謝大家的觀看,點贊和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