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人高血脂的患病率已超過 30%,很多人早期沒什么明顯不舒服,就覺得 “這病離自己很遠”。但高血脂就像血管里的 “隱形淤泥”,慢慢堆積會讓血管變窄,時間長了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問題。如果身體出現這 3 個異常表現,別拖著,盡快去醫院檢查,小心是高血脂在 “發出警告”。
1. 經常頭暈犯困,尤其吃完油膩飯更明顯
表現:每天沒干重活,卻總覺得渾身沒力氣,腦袋暈沉沉的,像裹了層棉花;特別是吃了炸雞、紅燒肉、奶油蛋糕這類油膩食物后,更想趴在桌上睡覺,就算醒了也沒精神。
![]()
提示:血液黏稠度可能升高,是高血脂的早期信號之一。
原因:當血液里的脂肪(也就是血脂)超標時,血液會變得 “濃稠”,流動速度變慢,給大腦輸送的氧氣和營養就會減少。吃油膩食物后,血液里的脂肪會暫時進一步升高,大腦缺氧更明顯,自然就容易犯困、頭暈。
鑒別:如果只是偶爾一次,比如前一晚熬夜沒睡好,或者就吃了一頓油膩的,休息半天就恢復了,那大概率是生理性的;但如果這種頭暈犯困每天都有,尤其是吃油后必犯,就得警惕高血脂了。
2. 眼瞼長小黃點,摸起來不疼不癢
表現:眼瞼上突然冒出幾個淡黃色的小顆粒,一開始可能只有米粒大小,慢慢會變大,有的會對稱長在左右眼瞼上,摸起來軟軟的,不疼也不影響看東西,很多人會誤以為是 “脂肪粒”。
提示:可能是 “瞼黃瘤”,是高血脂的典型外在信號。
![]()
原因:體內血脂過高時,多余的膽固醇等脂肪成分會隨血液循環至皮下。因眼瞼處皮膚纖薄,這些脂肪易在此沉積,久而久之便會形成一個個小黃點。雖然瞼黃瘤本身不疼不癢,但它其實在提醒你:血液里的脂肪已經超標了,得趕緊查血脂。
鑒別:普通的脂肪粒是白色或米白色,很小,一般單個或幾個分散長,不會慢慢變大;而瞼黃瘤是淡黃色,會逐漸變大,可能連成一片,要是眼瞼上的小黃點符合這個特點,別不當回事。
3. 腿經常發麻抽筋,尤其晚上更頻繁
表現:坐著看電視或者晚上睡覺的時候,腿突然一陣發麻,有時候還會抽筋,疼得忍不住想揉腿,揉幾分鐘能緩解,但過幾天又會發作,尤其是半夜容易被抽醒。
提示:下肢血管可能被血脂影響,是血液循環變差的信號。
![]()
原因:高血脂會讓多余的脂肪沉積在血管壁上,就像給血管 “貼了層油膜”,慢慢讓血管變窄。下肢血管變窄后,給腿部肌肉輸送的血液會減少,肌肉缺氧、缺營養,就會出現發麻的感覺;到了晚上,身體活動少,血液流動更慢,肌肉缺血更明顯,就容易抽筋。
鑒別:如果只是偶爾抽筋,比如冬天腿受涼了,或者最近沒補鈣,吃點鈣片、穿暖點就好了,那是生理性的;但如果腿麻和抽筋經常一起出現,尤其是晚上頻繁發作,別只以為是缺鈣,最好去查下血脂。
除了這 3 個表現,要是你還經常覺得胸悶、走路走快了就喘,或者皮膚摸起來比以前粗糙,也可以多留意,這些都可能和高血脂影響血管有關。
![]()
不管有沒有出現上面這些表現,以下人群建議每年至少查一次血脂:①40 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后的女性;②家里有高血脂、高血壓、心臟病的人;③平時愛吃油炸、肥肉,很少運動,或者體重超標的人。
血脂檢查重點關注四項指標。總膽固醇為血液主要脂肪類型,甘油三酯是攝入油脂在體內的儲存形式,另有“好膽固醇”與“壞膽固醇”。醫生會綜合各項指標進行專業判斷。早發現高血脂,通過調整飲食、多運動,必要時配合調理,就能避免血管被 “脂肪堵” 住,遠離麻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